推荐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看的书,心理疏导最好的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9:06:01

/ Part 01

直面焦虑的根源

在生活里,我常常能感觉到一种难以言明的、似乎毫无道理的焦虑。比如我写一篇文章,越是时间紧迫,我就越会去拖延;比如有时候我想尝试新事物,flag立得越多,最后的结果就越是打脸;比如在某个假期,我越是想好好地放松一下,脑海中就会越多地蹦出工作里的事情;又比如在人际关系里,明明自己有时会感到孤独,但同时又会害怕跟人接触。我的身体里,似乎充满了这些自相矛盾的东西。我常常会对自己感到懊恼、失望,但似乎又感觉到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近乎被动地陷入生活的某种模式和循环当中。

空虚、焦虑、孤单、迷惘,似乎已经变成了现代生活的标配。我们用各种方式试图为生活赋予意义,最后却常常只抓到一团空虚。而始终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是一团又一团挥之不去的焦虑。仿佛我们生活最大的阻碍不在外界,而就潜藏在我们身体内部。那么,这种焦虑究竟是什么呢?它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抱着这种疑问和好奇,我打开了这本《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是一本听名字就让人望而生畏的心理学著作,它所设想的读者也的确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心理治疗师。但当我稍微克服这种犹疑,进入文本当中,却感觉相见恨晚,当存在主义这一现代哲学流派与心理治疗结合在一起,我仿佛得以找到了自身焦虑的根源。

推荐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看的书,心理疏导最好的书(1)

这本书的作者欧文·亚隆,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被评选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个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作为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在豆瓣上,这本《存在主义心理治疗》长年高居“热门心理咨询图书”榜单第一名,评分高达9.5。当大部分心理治疗类读物都将目光投向童年和原生家庭,在个人的潜意识里进行挖掘之时,欧文·亚隆却转移开目光,将注视投向了未来,投向所有人共通的存在处境。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从而拥有意义。现代人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无家可归的荒诞,以及一无所有的自由。而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取向,强调的是个体在面对存在的生命真相时所引发出来的冲突,具体涵盖了四个方面。

第一种冲突涉及的生命真相是死亡。死亡是一种所有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但在生活里,我们似乎又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避免去真正面对死亡。我们现在存在着,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死亡,这个生命真相会引起我们巨大的恐惧。这引发了存在的一大核心冲突,那便是对死亡必然性的意识与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

推荐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看的书,心理疏导最好的书(2)

第二种冲突涉及的生命真相是自由。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将自由美化、理想化,但如果深入到存在最真实的底层,自由其实意味着某种非常可怕的东西,那便是,我们周围永远不存在一个稳定、安全、可以依靠的环境,我们要对自己的世界、生活、选择和行为负有全部的责任。自由其实就意味着安全感的消失,这便引发了一种根本的冲突,那就是我们无根基的处境与我们对根基与结构的渴望之间的冲突。

另外的两种冲突是孤独和无意义,都跟前两种根本的冲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说的孤独不是指伴随着寂寞的人际性孤独,也不是个人内心的孤独,而是一种根本性孤独,即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上,再独自离开,无从逃避。我们一方面能够感知到这种绝对的孤独,但另一方面又总想寻求陪伴、保护,并渴望成为更大整体的一部分。这也形成了一种非常根本的冲突。

再说最后一种冲突,无意义和意义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们注定得死,如果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对我们负责,如果最后每个人注定都孤身一人处在这个世界中,那么我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创造出的意义又能否强大到足够支撑我们去面对死亡、自由和孤独这三种根本性的生命真相与冲突?

这便是欧文·亚隆在这本书中向我们抛出的问题,他用严肃而又真诚的目光,逼着我们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给自己独处、沉默、时间,以及自由,去进到存在的底层,深入地反思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局限,于是我们也会在经历几乎难以承受的痛苦之后,真正地发现那些潜藏在生命底层的,我们的力量,还有我们的可能。

/ Part 02

所有焦虑的核心,竟然是对死亡的焦虑

在我从小生活的环境里,大家对死亡一向讳莫如深,仿佛不去面对死亡的话,人生的很多问题都能自然得到解决。是时候该认真地谈谈死亡了,谈谈我们对死亡的感受和看法。

在欧文·亚隆多年的心理治疗生涯中,他见证了许多直面死亡的人的真实反应,也观察到一些意味深长的现象。比如他发现,当一个人得知自己罹患某种严重疾病时,第一个反应通常是某种形式的否认。在意识层面,我们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但在内心深处,其实我们又觉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应该是特别的那一个,不会真的死去。仿佛在生存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依靠确认自己的独特性来否认死亡。

而大部分人第一次真正面对死亡,往往是因为某个亲近之人的去世,比如失去父母、伴侣或朋友。父母离去之后,我们与死亡之间就再也没有别人了,而生活里一度确定无疑的东西似乎也飘散了。而丧失伴侣或好友会让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努力地在世上寻求陪伴,但我们仍然无法逃避一种根本性的孤独。

而总有一天,我们还是会面对自己最真切的病痛、死亡。但奇妙的一点是,当人们穿过死亡前的种种屏障,真正地去面对自己的死亡时,反而会焕发出一种意料之外的力量。亚隆观察到,很多癌症病人会觉得面对乃至战胜自己的死亡恐惧,会使其他一切恐惧都变得微不足道,从中可以体验到强大的自我控制感。他们会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拖延,也会体验到“我还有时间生活,我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直到最后一刻”。

推荐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看的书,心理疏导最好的书(3)

也就是说,死亡尽管是一种可怕的处境,但它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生的*。反而当我们在逃避死亡时,却有可能在防御恐惧的同时,无意间自己限制了自己的生命。亚隆认为,人类自儿童状态开始,便会对死亡这种无法理解的状态感觉非常焦虑,产生某种恐惧,进而发展出各种防御手段,把不确定的焦虑转化为确定的恐惧,以此来逃避死亡的威胁。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往往注意不到对死亡的焦虑,但它并非不存在,而是转化成了其他形式。亚隆发现,这种转化有两条路径。一种是通过确认自己的独特性,来从普遍的对死亡的焦虑中脱离出来。确立这种独特性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到生活中,可能会体现为强迫式英雄主义、工作狂、自恋,有较强的攻击欲、控制欲和权力欲。通过出人头地、如愿以偿,人们可以强化个人独特性的信念,缓和对死亡的焦虑。但是当事情的发展不再如这类人所预想的那样呈螺旋式上升,或者自恋和攻击性带来了难以解决的人际冲突,个体就会陷入更严重的焦虑之中。

另外一种转化死亡焦虑的路径,则是寻求一种终极拯救者,来保护自己、为自己负责。具体表现在生活里,这类人可能会寻求信仰和保护、习惯于融合与依附,陷入被动的关系里,或变成受虐型人格。他们倾向于把自己嵌入他人之中,用失去自我的方式来逃避对死亡的焦虑。这类人容易自我贬低、惧怕失去爱、被动、依赖、自我牺牲,或者拒绝长大。这类人的防御往往更加脆弱,因为他们的喜悲通常取决于外界,当信念破灭时,他们也更容易陷入抑郁之中。

欧文·亚隆认为,这两种防御路径虽然方向相反,但往往是相互依存的,而且会相互转化。因为保持独特性,必然伴随着可怕的、无保护的孤独感,所以也会期待拯救和依附。而依附于拯救者,又会让人放弃个体化,从而陷入失去自我的抑郁之中。所以人们会摇摆不定,先朝一个方向走,当焦虑超出防御带来的慰藉时,就转向另一个方向。

推荐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看的书,心理疏导最好的书(4)

于是,我们发现,自己生活里某些无意识陷入的模式和困境,其根源竟然是对死亡的逃避。为了逃避死亡,我们似乎额外为自己增添了许多的恐惧。在这一切的基础上,亚隆建议我们深入自己的焦虑,直接去面对死亡。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有许多具体的死亡觉察和死亡脱敏的手段。根据对癌症病人的观察,亚隆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可以逐渐被习惯的。在认识、靠近死亡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对自己产生力量感和控制感,并意识到自己的哪些心理活动是一种过度的防御。在直面死亡之后,我们也会知道,我们的很多恐惧其实并不真实,我们也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无力。

最后,兜兜转转,我们得到的终极答案,却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一种好好活过的感觉,是减轻死亡恐惧最有力的方式。但好好活着的前提,是你对自己有深度的觉察和理解。如此,你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真正想从生命里获得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 Part 03

你能把握住你手中的自由吗?

真正地面对死亡,其实也是真正地意识到,我们不再能单单依靠确认自己的独特性和寻求终极拯救者来逃避生命深层的焦虑,我们对自己有全然的责任,意识到一个将死之人可能会感悟到的:“我还有时间生活,我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直到最后一刻。”

存在主义的核心人物萨特曾说:“人类不仅仅是自由的,而且注定是自由的。进一步说,自由的概念扩展到不仅要为世界负责,还要为个人的生活负责,不仅仅是为个人的行动负责,也要为不作为负责。”在存在主义看来,个体构建了自己和自己的世界,也因此对此负责,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自我和感受的创造者,也是自身痛苦的创造者。也就是说,对于生活,我们不再拥有任何的借口了。我们不再能说出这样的话,比如我不是故意的,我没有办法,我这样做是因为根本无法抵抗的冲动。

如果这才是真正的自由,那么我们还能像以往那样,不假思索地去赞美它吗?欧文·亚隆说,意识到自由和责任的真正含义,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任何事情都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样子了,仿佛人脚下的地面突然开裂了一样,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失去了根基。事实上,许多人都会逃避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在这背后潜藏着对无根感的极度焦虑。承担责任,意味着要放弃存在终极拯救者的信念,也意味着人必须对自己各方各面的失败负责。

推荐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看的书,心理疏导最好的书(5)

在日常生活里,对自由和责任的逃避可以体现为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所谓的强迫症,比如把责任转移到别人身上、逃避自主行为,再比如习惯于扮演无辜的受害者。这种逃避本身无所谓好坏,如果个体真的能通过这种方式快乐地生活下去,那它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欧文·亚隆的临床观察,大部分逃避责任的人会感到一种存在性的内疚,这种内疚不是源自对别人有过错或者是违反了某种道德或社会规范,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犯下了错误,我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真实的可能性。当我们限制自己不去经历很激烈很敏锐的生活,也不实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会为自己未被运用、没有真正活过的生命感到内疚。

而这种内疚之中,其实蕴含着改变的源头。存在主义认为,存在的内疚具有积极、建设性的作用,可以引导个体回归自我。当有一天,这种内疚感的强烈程度超过了我们能从逃避责任中得到的安全感,我们就会试图开始改变,并真正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责任。

当然,改变两字说来轻巧,但实际做起来,却是超乎想象地困难。首先,我们必须先担负起责任意识,这关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之后,当我们想说“他烦我”,要改成“我让他烦我”;当我们想说“我不能”,就要把这种说法改成“我不愿意”。每当我们想哀叹自己的处境,就要有意识地去探寻,自己是如何自己创造出这种处境的。这并不是否认外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而是在说,我们对自己面对困境的态度负有责任。这种承担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推荐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看的书,心理疏导最好的书(6)

在此之后,为了能够真正地承担责任,我们还必须经历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比如直面自己的感受,发现自己真实的愿望,真正地去面临决定或选择,并坚定地付诸行动。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可能使我们陷入恐惧之中。

如果我们接受自己对人生处境的责任并做出改变的决定,就暗示着我们要独自为过去无法改变的悲惨生活负责,也暗示着我们很久以前本来能够改变,但我们放弃了。这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目光从过去投向未来,只有当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积极接纳自己的力量,并能够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行为方式时,我们才可能学会真正地爱自己。

欧文·亚隆说:“人们必须首先学会为了现在和将来而原谅自己,并且停止以过去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人们的过去并不像某个古老庙宇的残垣断壁,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可以穷尽的;过去是由现在组成的;并且,过去以其多变的内在象征影响着现在。”这样看来,那些让我们难以改变的过去里,其实也隐藏着激发我们改变的资源。

那么你,做好准备去改变了吗?

【本期话题】: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焦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