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沿袭已久,我们大多数人,每年清明节时,都会上坟扫墓,祭拜逝去的祖先。但是清明节的来历和很多传统,大家其实并不太清楚。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是晋国介子推写在衣襟上的一首血诗,清明节就跟他息息相关。
晋文公继位之后,曾经辅佐他的介子推选择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但是晋文公怕自己留下不能善待功臣的骂名,所以派人请介子推上朝接受封赏。
介子推藏于深山,对来人避而不见,晋文公就让人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介子推死于山火之中。晋文公看到介子推藏在树洞中的绝笔诗后,懊悔不已。
从此,晋文公每年都会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晋文公扫墓这天,就被定为了清明节。老百姓也会在清明节这天,去拜祭家中逝去的亲人。
其实,清明节给祖先上坟,并不是去的人越多越好,也不是人多就能表示心诚。老祖宗忠告后人,有四种人并不适合上坟。清明将至,要去祭拜的人要注意了。
01
幼童不适合上坟
幼童不适合上坟,并不是因为一些老人所说,幼童阳气太弱,墓地阴气太重。。所谓的阳气,是指幼童身体还未长成,免疫力相对较弱。清明节又是初春时节,经常阴雨绵绵。而且上坟都要清晨赶早不赶晚,那时候地上还有露水,寒气非常大,怕幼童会着凉受惊,所以不适合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