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两人各自拿着一个放大镜边看边赞:“真是好东西啊,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太岁。”
两个人的对话,说得小王心花怒放,他觉得这次有机会成交。
两人仔细查看一番之后,对小王这块“精品太岁”又是一阵猛夸,最后表示两人回去商定最终购买价格。
过了不久,其中一人就联系了小王,表示他们愿意按照十万一克的价格买几十克。
小王快速在心里算了一下,几十克就是几百万啊,小王快速地答应了对方,可以卖给他们几十克。
就在小王觉得快要成交时,对方又提出一个要求。
这个要求又是什么呢?
原来,对方觉得购买几百万的东西,没有鉴定证书不放心,但他们又非常想买。
对方就提出要亲自取样再去专门的机构送检一次,但送检的5000块费用需要小王出。
小王简单想了一下,反正自己的东西是真的,不怕检查,就给对方支付了5000元鉴定费,另加一点点样品给了对方。
给对方支付完毕之后,小王就信心满满地等着对方联系自己,自己很快就能到手几百万了。
但,小王明显想错了,他再也没有等到对方的消息。
后知后觉的小王,在姐姐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这两个买家骗了,为此小王还专门上报了派出所。
04、记者上门查明真相很快,小王捡到“宝贝”的事情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当地的媒体也关注到了这件事情,有记者专门登门拜访。
记者赶到小王家后,小王拿出了自己的两块“精品太岁”让记者反复查看。
记者查看其中一块呈现三角状,另外一块圆形,这两块如果放在一起有点类似塑料模型。
“这拼凑起来看有点类似塑料模特,表面的黑色是塑料燃烧后留下的颜色吧。”记者略显质疑地问道。
小王听完记者的话,脸色大变:“这怎么可能,我在专门的机构鉴定过。”
说完,小王专门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他拍的照片,这是江苏常州鉴定机构给小王提供的网上展示照片。
记者又问小王:“这家公司有没有鉴定资质证书没有?”
小王则摇头表示:“这家公司是自己在网上找的,对方自称是专门的鉴定机构,但我没仔细核实过。”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块“精品太岁”不是塑料制品,小王忍痛割下来一小块点燃,让记者闻闻味道。
点燃之后,记者就闻到了浓浓塑料燃烧味道,但是小王依旧坚称那不是塑料燃烧的味道。
那么,小王这块“精品太岁”到底是不是真的?
为了彻底帮小王揭开真相,记者专门联系了当地知名研究“太岁”多年的教授前来鉴定。
丁教授前来反复认真地研究一番之后,表达得很含蓄:“从表面看这即使是太岁也是最低级的太岁,不值钱。”
接着丁教授又问了这两块“太岁”的来历,小王说这是从河渠里捡到的。
听到这里,丁教授就说:“只要不是高价买来的就好,这两个东西很可能就是塑料。”
丁教授说:“真正的太岁点燃之后有点类似头发燃烧散发的味道。”
接着小王又点燃一小块,让丁教授闻了一下味道,刚一点着,丁教授就脱口而说五个字:“这就是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