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光技术解析及应用,索结构应用技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2:37:17

图 | B. 元成像芯片结果;C-F.两种芯片的成像结果局部放大对比。(来源:Nature)

除了成像系统存在的系统像差以外,成像环境中的扰动也会导致空间折射率的非均匀分布,从而引起繁杂多变的环境像差。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大气湍流对地基天文望远镜的影响,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人类地基的光学观测分辨率,迫使人们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代价发射太空望远镜,比如价值百亿美元的韦伯望远镜。

硬件自适应光学技术,虽然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它设计繁琐、成本高昂,并且有效视野直径通常都小于 40 角秒。

而借助数字自适应光学技术,只需将传统成像传感器替换为元成像芯片,就能为大口径地基天文望远镜提供全视场动态像差矫正的能力。

为了验证其有效性,在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上的清华-NAOC 80 厘米口径望远镜上,该团队将元成像芯片与传统成像芯片,进行了地月 40 万公里观测的实验对比。

结果显示,数字自适应光学方法能够实现 1000 角秒直径范围内的多区域动态像差矫正,显著提升了成像分辨率与信噪比,有望实现下一代高通量高分辨率地基光学巡天。

结构光技术解析及应用,索结构应用技术(13)

图 | 基于 80cm 口径望远镜的 40 万公里地月观测实验,动态多区域湍流像差矫正。(来源:Nature)

除了能实现复杂环境下、宽视场高分辨率大景深范围成像以外,元成像芯片还可同时获取高密度高分辨率的深度信息,在横向和轴向上都具有远高于传统光场相机的定位精度,可给自动驾驶与工业检测等场景,提供一种低成本、被动式、高通量的解决方案。

结构光技术解析及应用,索结构应用技术(14)

(来源:Nature)

而在未来,课题组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元成像架构,充分发挥元成像在不同领域的优越性,有望研发新一代通用像感器架构,从而带来三维感知性能的颠覆性提升,或可广泛用于天文观测、工业检测、移动设备、自动驾驶、安全监控、医疗诊断等。研究人员最后表示:“相关工作同步已经在元潼(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产业转化。”

参考资料:

1.Wu, J., Guo, Y., Deng C., et al. An integrated imaging sensor for aberration-corrected 3D photography. Nature (202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306-8

2.Wu, J., Lu, Z., Jiang, D., et al. Iterative tomography with digital adaptive optics permits hour-long intravital observation of 3D subcellular dynamics at millisecond scale. Cell, 184(12): 3318-3332 (2021).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4.029

结构光技术解析及应用,索结构应用技术(15)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