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在每个国人的心中都有不可磨灭的记忆与挂念。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忆对中秋丹桂从,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中秋也是寄语相思的节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是游子思乡的节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过节已没有了儿时的那种心心念,虽然也过但已少了以前的憧憬与欢喜,可能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的烧鸡是真香,是整个世界上最好的美食。我们那里中秋过节走亲戚送礼除了月饼外就是烧鸡了,那时候农村家里穷舍不得买就拿自己家养的鸡来做。村里有个师傅会做烧鸡大家都把在家*好的鸡拿他家里去加工然后给他工钱。每到这个时候他家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虽然不太可能吃到烧鸡但能闻到烧鸡的味啊。大家三五成群,叽叽喳喳,一会讨论谁家做了多少只烧鸡一会念叨谁家还没来做呢!总之那个兴奋劲比吃了烧鸡还要兴奋。每当做好一锅掀开锅盖时厨房里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记得那时候家里穷只能做两只烧鸡,其中一只用来去外婆家走亲戚一只用来招待来的客人。做好了父亲提溜着回家我便也钻出人群蹦着跳着跟在后面,仿佛这两只烧鸡勾着我的魂。其实我们孩子基本上是吃不到多少的,就算那只招待客人的最后也剩不下多少,我和姐姐妹妹只能尝尝“边角料”。但这也不妨碍它成为我整个童年最向往的美食。
妈妈的爱一直在心底存在
后来我上学了,再后来我去外地上学了,之后中秋节就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有的只是感怀的几件事。
记得高三复读那年中秋节前一天我回家,只有母亲一人在家。父亲姐姐在外打工,妹妹初三不放假,母亲看到我回来分外高兴,给我包了饺子给我吃走亲戚剩下的月饼。晚上睡觉时母亲也坐我床边跟我说好多好多话,跟我讲她自己走亲戚的见闻,问了我的学习。她自己不识字可我能感受到她对我学习的关心,想知道我学习的情况还害怕给我压力。那晚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第二天下午就要返回学校了,由于我是在别的县城求学,所以母亲去送我坐车。我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去县城西关拦车,虽然已是中秋但骑了一会就出了好多汗。母亲跟我说着话用手给我抹后背的汗,现在我都特别清晰地记得那个场景。从家到县城要一个多小时母亲就一直用手给我抹汗,农村人也没有带手绢的习惯她就一直用手给我抹汗好像我也没有感觉到累。
很是亲切,犹如昨天
记得有一年中秋挨着国庆放长假。那时我已到北京求学,回家看到母亲正在搬砖头。那时家里推倒了原来的土房子准备盖新房,已经打好了地基母亲一个人来回地搬着要用的砖,淅沥的小雨已经打湿了她的头发脸上也分不清是汗是雨。看到我回来赶紧招呼我去东屋里,我要帮着搬她死活不让。在家的几天她也几乎不干,她怕我也跟着干。其实母亲给我们的总是让我们长大后回想起来能泪流满面的一个个场景与瞬间。假期结束我要回北京上学去,临走母亲拉住我要给我一卷钱,那卷钱有十块的五块的还有一块的总共好像是五十多块。我知道家里盖房子钱急就推脱着不要,况且父亲已给了我生活费。她有些急说了一句我至今想起来都泪流满面的话,你是不是嫌少?!我当时也噙着眼泪回了她一句,你给我一块我都不嫌少,别人给我一千我也不嫌多。后来回到学校我在背包的角落里还是看到了那卷钱。
干活累了的妈妈
记得有一年我跟着一个老乡在做月饼礼盒批发,也挣了些钱。中秋节我给父母快递了两盒高档的月饼礼盒,后来父亲打电话说他把礼盒分开了给了奶奶,姐姐,还有大伯四叔家都给了几个。反到他和母亲俩一起只吃了一个月饼还一个劲的跟我说好吃好吃。
我们回去,妈妈最累
前两天母亲问我中秋是不是不能回来了,我只能说是。她故作大方说有疫情别乱跑,让我中秋自己买点好吃的,也给孩子做点好吃的,也给岳母家打个电话。
可能长大了就是这样,好多的无可奈何,到了中秋觉得更甚!
写几句话抒怀心中之情:
八月十五圆月夜,
玉盘秋风桂树斜。
谁家寄语遥相思,
凭高远眺满皎洁。
只想妈妈永远年轻
今天视频母亲的头发好像又白了不少,我问她她说谁老了头发不白啊!是啊母亲老了,那个满眼是我的女人老了!现在打电话也明目张胆说想我了,以前都是藏在心里。
娘,我也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