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怀利在路边接待客人。
董怀利和妻子选择驻守在商场正门口,为数众多的摊贩里,做织补活的男人,他是独一个,也是最沉默的一个,他甚至不知道该怎样开口招揽生意。
开张第一单他记忆深刻,顾客是一位近60多岁的本地男人,修补一件破洞的毛衣。和客人的交谈,打破了沉闷的僵局。
20元的收入,和客人的一句称赞,给了董怀利莫大的信心。那一天 ,他只做了这么一单,用这20元,给妻子买了小零食。
运气不好的时候,董怀利一连几天都接不到一件活。从早上坐到天黑,落寞地回家中,想起即将出生的孩子,他的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最简单的工具里,有无数的技巧和学问。
摆摊久了,董怀利发现,自己的客人集中在30至40岁,女性居多。这个年龄层的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品位,从他们手上接到的活,不只是缝缝补补那么简单,“很多都是奢侈品,修补起来,就像跟患者动手术一样,非常精细,这是一般织补师做不到的。
以一件高级定制西装为例,“它的缝纫非常精细,线排得特别整齐,没有一个线头。即使一个小洞,修复也很难,如果要得急,就需要赶通宵”。
“他们不太看重织补的价格,只看重织补质量”,好说话,也不好说话,“但只要满意了,他们很乐意把我介绍给朋友”,一来二往,董怀利在这个圈子里有了名气、有了稳定的客源。
董怀利在工作中。
董怀利说,在摆摊初期,他曾许多次想过放弃,一是没有生意,二是难以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有人叫他“伪娘”,有人问他,“哟,你还会女红啊?”
回想过去,他很庆幸,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母亲的教导下,董怀利手艺日益精进,加上织补手艺人的减少,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回头客越来越多,“很多奢侈品的专柜售后、周围洗衣店的活都交到我这里,经常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