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仔细观察发现,寺庙的横梁是搭在崖壁两端的,这样大部分的重量,就可以通过横梁传到两侧的岩石上。
而下面的一根柱子只承载了部分的重量,起到了一个支撑、加固的作用。
巧妙的一根柱子,就解决了岩洞上宽下窄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那么,这绝妙的主意究竟是谁想出来的呢?
和尚“出招”关于甘露岩寺的建造,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最开始的时候,它供奉的是送子观音像,虽然寺庙规模很小,但香火却很旺盛。
北宋时,一位妇人听说这里求子很灵,便从城中赶来,许诺若生下儿子,便捐钱重修寺庙。
岩洞有多大,就将寺庙建成多大。
令人想不到的是,后来这位妇人真的诞下了一子,取名叶祖洽。
叶祖洽从小聪颖好学,18岁乡试中解元。
熙宁三年也就是1070年,高中状元,当时才24岁!
图5
叶祖洽记得母亲从小就天天给他讲这个寺庙的事。
为了偿还母亲夙愿,叶祖洽中了状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求天下有名的建筑高手,来扩修这座小寺庙。
但奈何寺庙所处的地势险峻,寺庙盖盖停停,一直都没能真正地建起来。
有一天,寺庙里的了凝和尚在山下看见了一个壮汉,忽然顿受启发,急忙跑回寺庙当众宣布:
明日开工,不得有误!
众人莫名其妙,叶家听了也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连忙问是怎么想出来的。
原来,了凝和尚在山下看见的那个壮汉,扛了一根又粗又直的圆木。
只见他把这根圆木放在了,抬木头用的一个Y型的铁叉之间,就去旁边的树荫下休息了。
而那根圆木竟稳稳当当地停在了铁叉之间。
图6
这时,刚好起了一阵风,了凝和尚被风吹得后退了两步,赶快看向那根圆木。
只见那壮汉一点都不急,眼皮微张地瞥了一眼,见圆木纹丝不动就又闭上了眼睛。
了凝和尚瞬间想到,寺庙也可以照这样去建造啊!
当然,了凝和尚在这里用了一点小聪明,并没有把山下所见所闻跟叶家讲。
而是摇头晃脑地说道:
府上状元姓“葉”,一木四横,岩洞上宽下窄,呈倒过来的“品”字,这样建,意为当朝一品啊!
叶家人一听,那是满心欢喜,还提议把这根柱子叫状元柱或如意柱。
自此之后,来甘露寺参拜求子,求中状元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其实早在1958年11月的时候,南平文物普查队就已经发现了这个藏在岩洞的寺庙。
队员发现寺内的横梁架上有“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修建的墨迹。
图7
之后,考古人员还找到了三块碑志,上面也写明了寺庙始建于南宋的绍兴年间。
再看寺庙的建筑风格,朱红的柱子和门窗,反翘起来的屋顶四角,也是充满了浓郁的宋代建筑艺术风格。
但虽然确定了甘露寺的建造年代是在宋代,但设计师究竟是谁,因年代过于久远,已经无从考证。
奇葩之处甘露岩寺全寺都是由天然的木材构成。
我们都知道南方天气多阴雨潮湿,它仰赖着岩洞的庇护,历经800多年风霜侵袭得以保存,实属不易啊!
更让人为之惊叹的是,甘露岩寺这一巧夺天工的设计还传到了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