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熊猫交配能力差
截至目前,我国大熊猫数量达到了1864只,对普通动物而言,以这个基数足以繁衍出几个群落。大熊猫偏偏是个例外,让它疯狂繁殖无异于“难于上青天”。问题的症结有两个:一是大熊猫交配率低;二是养育技术差。两个原因导致大熊猫数量萎靡增长。
先说大熊猫的交配问题。大熊猫的生存技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向成年大熊猫学习,包括和异性如何交配。现实情况是成年大熊猫习惯独自玩耍而且贪玩成性,早把教授年幼熊猫怎样吸引异性及交配技巧的事情抛到脑后。结果是成年后的雄性大熊猫不懂得如何“下手”,与此同时雌性大熊猫处在发情期,性情变得暴躁不堪,或冲撞、或驱赶雄性,来之不易的交配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事实上,非洲大草原的大象族群也是类似情况,它们下场却惨烈得多。成年后的雄象会被赶出象群,离开之前老雄象会教会它们怎么交配。然而近年来象牙市场火爆,大量成年雄象被枪*,离开象群的成年小象还没有掌握交配的本领。所以每到发情期,这些性情狂躁的雄象肆意奔跑、撞击,更是把犀牛当作发泄对象。2019年巴西动物管理部门宣告:至少有400头犀牛死在雄象的“欺负”。
再回到大熊猫。为让这些年幼大熊猫学会更多技能,特别是交配技巧,我国工作人员会“强迫”它们看一些视频资料,有时不得不加以食物诱惑。如果依然不奏效,那只能采取人工授精让雌性*了。
学会了交配技巧只能说大熊猫有了“技术基础”,剩下的“主观判断”也是个难题。大熊猫选择交配对象是“双向选择”,只有彼此看对眼它们才愿意交配,强拧的西瓜引来的只有激烈对抗。
更重要的是,和其他动物相比大熊猫的发情期短得可怜,短则5小时,长则2-3天,也就是说两只大熊猫还在彼此“欣赏、考察”阶段,交配兴致随时就有可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