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大的天气风向也很重要
其实这只是比较保守的方式,有些钓友即使不适合钓鱼,也要去钓鱼,为什么?因为只要到了水边就有机会,你不去水边永远就没有机会,只能在家干巴巴的看着天气预报。这几个是影响水域内含氧量因素,其实水质和风力对于含氧量的影响也很大。
水质、风力对于含氧量的影响水质的好差直接关系到含氧量,一般来说,水质比较好的水,含氧量高。但是并不一定,这只是衡量含氧量的一个标准,因为有些水质差的水域含氧量也很好。(鱼塘打氧等)
水质越差,溶氧量越差、在一些水质差的水域,比如:水质不自然的浑浊;或者水域内腐殖质比较多;或者水体内微生物比较多;或者是水草等水生植物比较多,这些水生植物密密麻麻覆盖水体表面影响空气与水的氧气交换等。这几种原因都会造成水体含氧量低,鱼类不吃钩。(肥水中难钓鱼,除了鱼类不缺少食物外,水域内含氧量低也是一个原因)
水质越好,溶氧量越好、水体清澈透明能见度高,水体内的浮游生物,微生物比较少,并且水体内的水草比较少,水质清瘦。这种水体内含氧量相对于水质差的水体含氧量要高,常见于湖泊水库等大型水面。(但是溶氧量不代表水内含氧量,在气压低,天气闷热的时候,水质好的水域内含氧量一样很低)
大水面一般水质比较好
水深越深,含氧量越低、氧气溶解于水内,是从水表层开始,向深水蔓延,随着水深递减。也就是水表层或者水中层含氧量比较高,底层含氧量低。这也是在水域内轻微缺氧的时候,有些钓友钓水皮,或者钓半水会有所收获的原因。
风力越大,含氧量越好、俗话说:“大风大浪出大鱼”,意思是风浪大的时候大鱼比较活跃,咬钩频繁。因为风力吹动水面形成的水浪,让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变大,氧气交换速度更快,所以水体内含氧量比较高,鱼儿活跃容易钓获。
无风天气,含氧量越差、在没有风的天气,水体和空气接触面比较少,溶解氧比较少,容易造成水体内含氧量低。但是也有例外,在冬季、早春、秋末由于水温低,鱼类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氧气,即使在无风的天气鱼情也很好。只是在温度高的无风天气,鱼情比较差。
大风天气一般来说,比较好钓鱼
水域内的氧气直接关系到鱼情,这些只是我们直观的判断,那么钓鱼的时候怎么判断水体内有没有缺氧呢?其实也比较简单。
那么怎么判断鱼类是否缺氧?鱼类是否缺氧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因为在天气闷热的天气,或者有无风的天气,或者钓鱼中浮漂的状态,从这几个方面都可以判断鱼类是否缺氧。
比如:体感闷热、钓鱼的时候自己就感觉天气闷热,喘不过来气,这时候水域内肯定缺氧,这种情况不管是温度高的天气,还是温度低的天气极少有鱼吃钩。
比如:没有风的天气、冬季无风阳光明媚的天气,鱼类缺氧的几率比较小,但是在阳光明媚的天气水表层水温升温快,鱼类会出现离底的现象。温度高无风的天气,一般水域内或多或少都会缺氧。俗话说:“鱼随风动”,温度高没有风的天气很容易造成水域内缺氧,从而鱼情很差。
改变目标鱼
比如:鱼类浮头、在野外钓鱼有时候会碰到鱼类浮头的情况,并且是鲫鱼浮头,碰到这种情况还是收竿回家吧,因为水域内严重缺氧很难有好收获。(如果资源比较好,可以更改目标鱼)
比如:浮漂的状态、钓鱼的时候多注意浮漂的状态,也能简单看懂鱼情。浮漂出现不自然的抖动,或者浮漂降落的过程中有鱼接口,或者浮漂没有到位已经有鱼接口,这都是水域内缺氧鱼类离底的表现。
鱼类缺氧的时候很难有所收获,特别在夏季闷热的天气,或者没有风鱼类浮头的天气,这些天气下钓鱼很难有好收获,如果钓底的话基本没啥收获。改变垂钓水层,以及目标鱼,钓其他鱼总比钓不到鱼好。钓鱼的时候多观察浮漂的状态,如果有目标鱼中途接口,就要考虑鱼类是不是已经离底,通过改变水层达到钓获目标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