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法国人拉里贝拍摄的奥略楼照片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作为桥基,1981年10月决定根据历史资料重建黄鹤楼,专家决定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新的黄鹤楼。1985年6月落成,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新楼共五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整个楼体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
有统计称,这是黄鹤楼近1800年历史的第27次重建。更确凿的史料表明,明清两代,历经兵燹、火焚,黄鹤楼损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史称“火经三发,工届八兴”。
2003年2月,黄鹤楼开始进行1985年重建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整修。此次整修主要是对楼顶的四块牌匾进行维修,在保持字迹不变的情况下对牌匾重新复制。
而新建成的黄鹤楼马上就成为武汉的地标,外地游客来武汉也必去黄鹤楼朝圣,相反倒是很多武汉本地的居民对这座重建的楼阁不太感冒,表现为兴趣缺缺。和古代黄鹤楼比较,现在这座楼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1) 自古以来,黄鹤楼以木料作为主体建材,而今的黄鹤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更长,不易着火.
2) 如今的黄鹤楼里面建起电梯,里面的商业氛围也越发浓郁,和最初修建黄鹤楼的初衷也已经是渐行渐远,现在它的功能是吸引游客的景点,而从前那个千年古刹,千古名楼早已经远去,就像古诗里面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其实还是相见不如怀念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