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自然物种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红色名录上,中华凤头燕鸥一直被列为极危(CR)物种。作为只在东亚地区海域繁殖,在东南亚地区越冬的一种鸟,它有多罕见呢?从它的外号“神话之鸟”上可见一斑。
1861年,波兰籍博物学家海因里希·伯恩斯坦在印尼的哈马黑拉岛采集到了中华凤头燕鸥。
此后,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又零星采集到这一物种的标本。标本被采集最多的地点在中国山东和福建沿海。
标本有限,加之中华凤头燕鸥数量极其稀少,“神出鬼没”,鸟类学家对它们所知甚少,只能根据十分有限的记录推测出它们每年在中低纬度间做群体性迁徙并集群繁殖,在东南亚沿海越冬,夏季在中国沿海繁殖。
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记录点
进入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华凤头燕鸥一度被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消失了,仅有一些未被证实的观察记录,难见一面的中华凤头燕鸥逐渐有了“神话之鸟”的称号。
瞪大眼睛的中华凤头燕鸥
直到2000年,有摄影家在福建马祖列岛拍摄纪录片时,才偶然发现了4对中华凤头燕鸥成鸟和4只刚孵化的雏鸟,立刻引起国际鸟类学界的广泛关注。
2004年夏天,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研究团队又在浙江宁波韭山列岛发现了全球第二个繁殖群体,约20只中华凤头燕鸥成鸟混在近4000只大凤头燕鸥中。
这种与近亲共同活动的行为,被专家判断为中华凤头燕鸥的数量已少到无法形成有效的群体,因此需要混在大凤头燕鸥群中活动,共同抵御天敌,减少被捕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