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带编提篮收口方法,打包带斜编收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6:03:21

提篮采用特细篾丝作“挑二压二”编织,盖面黑底描金“博古纹样”,寓意博雅古事,象征知识与学问,是古时文人墨客传送食物的雅物。

丨山水花鸟类丨

山水花鸟题材在中国竹篮的装饰中占有一席之地。山水类题材的作品,大多表现在竹篮的篮面上,这类题材作品的绘画布局既有层峦叠嶂、气象万千的雄浑,也有小桥流水、春风杨柳的秀丽。花鸟类题材也经常出现在竹篮的篮面上,表现形式丰富而多姿。既有梅兰竹菊、松柏石榴、牡丹荷莲等植物花卉,也有猛禽、游禽、涉禽、攀禽、鸣禽等大小翎毛,画面布局繁简得体,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灵秀之美。

《八角形双层提篮》
年代:清代 产地:浙江嵊州

尺寸:27cm(高)×20cm(直径)

打包带编提篮收口方法,打包带斜编收口(17)

提篮采用双层编法,外壁是特细篾丝作“挑二压二”编织,内壁是“人字纹”编织,提手两边刻有如意、蝙蝠、花瓶,底部夹口刻有花卉,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盖面黑底描金,绘的是山水画面,其间有文人骑马过桥的细节。

食篮与套篮

打包带编提篮收口方法,打包带斜编收口(18)


食篮,是盛放食物的用具,故食篮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食篮主要有大小两种,以小食篮为多,一般是两到三层,编织和做工均十分精细。家常日用的则有点心篮和饭篮,大多为有盖的单层篮。饭篮是专门装饭的篮子,著名作家茅盾在他的代表作《子夜》中便有:“女工们提着空饭篮拥出了车间”的描述。

套篮,层层相套,形如宝塔,因此又称为“塔篮”、“脱篮”或“托篮”,是传统民间工艺竹篮中容积最大的一种。套篮一般以3层为多,有时也有4~5层。最上面一层往往是“朗”层,朗层都用镂空编织,编篾疏朗,但规整别致,常见的编织图案有白藤胡椒眼、六角眼、菊花穿丝等,显得玲珑剔透。套篮往往两只合为一副,每只篮的黑漆盖面上用泥金写着祠堂或主人的姓名,书法亦甚讲究。篮柄的中间内凹处镶有铜制的吊环,用于肩挑时的依托。

《长方形三层提篮》¹

年代:清代 产地:浙江嵊州

尺寸:28cm(长)×18cm(宽)×38cm(高)

提篮有三层,上层采用“拉花镂空”编织,可以透气,下面两层采用特细篾丝作挑压编织。盖面为黑底描金的山水画,底部及提手均为黑色,其他编织面以“中国红”为基调,庄重规整,既是古时文人墨客之雅物,也是盛放食物的精品。

《六角形双层食篮》¹
年代:民国时期 产地:上海

尺寸:43cm(高)×38cm(直径)

打包带编提篮收口方法,打包带斜编收口(19)

食篮篮身采用“菊花眼六角镂空”编织,空灵剔透。盖面为木质,绘有书墨花鸟。提手两边落有书墨:癸酉年置,清河镱郡奄,主色调为“中国红”,喜气暖色中透出雅味,为喜庆日子宴请之用具。

《高把手盖碗形“囍”字食篮》²
年代:民国时期 产地:浙江一带

尺寸:45cm(高)×35cm(直径)

打包带编提篮收口方法,打包带斜编收口(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