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出版的《100祖母方格花样图典》
目前基本上是统称“爆米花针”,但在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它的名称依然层出不穷。比较下来,有些想打趣下,爆米花针好像有些不贴切,毕竟爆米花不是只有玉米花,还有大米花,小米花……开口枣针的描述,好像比较形象……
【其实不然】
除此之外,因为不同的名称解释,稍不注意的,在没有符号标注的情况下,会被误以为是什么新针法,就像很多网络盛传的技巧,很多其实是基础知识库中的,不过因为用的少,或没有注意到,会误认为是新研究出来的技巧……
【因人而异】
再回到针法命名,最近几年国外引进版的书籍越来越多,以前没注意过,因为关注编织渐渐有了一些留意,觉得有的翻译,更偏向于直译,或者说可能是因为国内没有统一标准,所以编织翻译像文学书籍一般,译文会因人而异,比如这张图
5长针的枣针,译为泡泡针,4中长针的枣针,译为团针,如此翻译,猜测可能是因为原版是puff(泡芙)、cluster(团、束),不知欧美针法描述是否统一。
如果是统一的,有如此专属名称还好,看到这个名字就知道怎么钩,因为欧美图解大部分以文字说明为主,所以会将一些针法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描述。
如果不统一,如仿钩时遇到这种针法,只能是要么凑合一下,毕竟这系列针法差异并不是太大, 要么是图解介绍要全,因为一般有的图会专门对针法或缩略语介绍,如作者没有注明,或者收资料没有把这部分收到,只能凑合了~
【最炫中国风】
以前没注意过,今次稍留意了下,于是在过去的编织书中发现到这些“妙处”。
2004这一版书籍中将“卷针”译为“缨穗”,象形之余,也是相当有中国风了
再往前看1984年出版的《绒线编织常识》,花样都有或非常有意境、或象形的名称,比如:春风吹池塘、三潭印月、飞雁成群、蝴蝶双飞、兔子花、小红枣、葡萄干、香蕉花
【符号起源?】
如今我们常见或常用的编织符号,采用的是JIS标准,而它是日本工业标准的简称,不知日本编织的起源,但它的标准与系统化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而早期可以查到的,比如圈内所熟知的毛线球杂志,初版是1977年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