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剑青、梁乐民这次的《赤道》基本上继承了三年前同为两人执导的《寒战》的所有优点和缺点。两部影片都采取了同样的故事内核和强大的演员阵容,这次的格局显然更大,完全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野心之作。各种火爆的枪战,飞车,爆破给人以足够的刺激,背景也从香港扩展到基本全亚洲,显然但这种做法无疑削弱了叙事的能力,因这偏又是一个需要太多细节作支撑才能讲得足够精彩的故事,让人不得不怀疑导演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才把“肇事人”张学友的角色“明目张胆”地设置为肇志仁。
在色彩调用方面,如果说《寒战》的色调偏“寒”,这次《赤道》则显得偏“赤”了,昏黄下的香港很美,“夕阳西下 红光满面”就基本可以概括这部港片的影像风格。整体还是采用了”坏蛋比警察先快一步“的构思思路,可惜却没有足够合理和抓人的戏剧冲突作支撑,没有在类型片之上产生足够精彩的变奏,线索不够清晰加之人物的庞杂因而显得节奏混乱;片中的一些政治隐喻,关键台词也不痛不痒,没有任何值得细嚼慢咽的点;另可能是出于中韩合拍的考虑,很多基本没必要交代的情节却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比如送还遗体等;毫无节制的配乐用以烘托紧张,交锋的气氛也让人觉得疲劳无感,这就好比你去高档餐厅主要是为了吃饭而不是为了让人从头至尾在旁边给你拉小提琴营造气氛。同样,在影片的结尾导演还是不肯把故事讲完,又让观感大打折扣,挖了一个像《寒战》一样的深坑,却毫不含蓄,恨不能直接刨给你看,结果刨出了类似《冰封:重生之门》那样奇葩片结尾的味道。尽管这样,《赤道》无疑又是下届金像奖的热门,最佳视效肯定是它了,剧本则不一定。
香港警匪片一直是很多影迷最为喜爱的类型,新世纪的香港电影已然处在“冰河期”,《无间道》的出现也未能“救市”,但至少给新时期的香港电影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香港影人至今仍以执着,创新的精神在华语影坛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因而我们还看得到“窃听风云”系列,线人,寒战这样质量在水准之上的香港警匪片。你很难说《赤道》这部影片与其他港片相比有多少的亮点,但就五一档期来看,这不是你看什么的问题,而是我让你看什么的问题,相比于其他排片少得可怜的文艺片,《赤道》也许只能是大多数影迷唯一的选择。或许港产五六百部的时代再也不会来了,但香港电影的精神一定不会消亡,因为院线的青春片,显然大多都还是大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