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CEPC构想在2012年提出,不少物理学家们想跨越小型CEPC的研究,直接花费重金建造一个大型的CEPC。
专家估计,CEPC整个项目建设约等于一座三峡大坝,其周长为100公里,初步第一阶段预算为上百亿。随着CEPC研究工作的进展,这个预算直接被拉到了1400亿之多。
在CEPC之前,一直运用的是1984年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研究。
支持中国建造大型CEPC的学者有王贻芳和丘成桐。
著名的数学家丘成桐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足够地强大繁荣,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此时应该已经站出来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做出相应的贡献,如果说我们仅仅把资本投入到游戏、房地产以及网络上的话就心满意足,就不符合一个大国的肚量。
他认为项目建成后,至少会有五六千名各国一流科学家为做实验举家迁往中国,且长期居住,这会对中国基础科研产生深远影响。
时任高能物理学研究所所长的王贻芳支持中国应该直接建造一台大型的CEPC。
他认为粒子对撞机作为基础物理学的代表,一旦成功将会引领科技新潮,将人类研究推进一个崭新的方向,中国这次必须要抢占先机。要知道,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都未能抢占先机,从而失去了主导权,在许多方面都遭受了巨大的牵制。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未到来之前,中国必须要把握先机,不能再丧失机会,粒子对撞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被《科学》杂志评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他和实验团队获得科学界第一巨奖——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他也是第一个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中国人,应该说在该领域也有比较大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