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
楼缓听了后说:大王你说得对,说得好,说得妙(楼缓曰:善)。
但是,赵国的大部分大臣都不想胡服。
(2)改穿胡服的顾虑与魄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智库肥义又出现了,肥义陪在赵武灵王身边。赵武灵王对他说:赵简子和赵襄子的功绩,就是考虑到了胡和翟等这些夷狄部落们的便利。作为臣子,出于对赵国未来的考虑,我想继承赵襄子的功业,开拓胡人和翟人居住的地区,但是,赵国没有能够帮助我的人。如果能够利用胡和翟的优点,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建立较多的功业,可以不劳民就达到古代帝王的功勋,能做到这些而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就要担负舍弃旧习俗而带来的压力。拥有独有的智慧而且能顾深谋远虑的人,就能够忍受赵国上下之怨言。现在,我考虑好了,我要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但是这样做肯定会引来各种不满,招来很多非议寡人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肥义说:做大事的有太多顾虑就不会成功,行动迟缓也不会成名。大王既然已经决定背负抛弃旧俗引来的恶名,何必顾虑天下之人的议论呢?愚蠢的人取得了成功都不知道原因何在,而聪明的人事情还没有做时,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大王您还顾虑什么呢?
赵武灵王说:改穿胡服这件事我不会犹豫,我担心的是天下人嘲笑我,无知之人的乐趣恰恰是智慧之人的哀痛,愚蠢的人嘲笑的事情,聪明人却看得很清楚。如果赵国人能顺从我的意愿,改穿胡服后建立的功业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即使世人都来嘲笑我,胡部落、中山国我是非攻取不可。
于是,赵武灵王第一个穿上了胡服。
胡服骑射
(3)说服王叔
赵武灵王派人去告诉自己的叔叔公子成:寡人已经穿胡服了,希望叔叔也穿,如果叔叔不穿,我担心国人议论,治国有理可依、有利于民是根本,宣扬德政要先从百姓中实施,但是执行命令要先从王公贵族开始。寡人想改穿胡服,不是为满足私欲,也不是胡闹,而是为赵国着想。寡人担心叔叔您违背处事原则,所以先替你考虑,希望能仰仗叔叔您的大义之举,成功施行胡服骑射。
公子成说:我不猜,卧病在床,不能去给大王当面报告了。然后,公子成说了一大堆委婉的反对胡服的话。使者回去报告赵武灵王后,赵武灵王决定以探病为名义,亲自去劝叔叔。
赵武灵王到了公子成府上后,说了下面一番话:
衣服是为了方便而穿戴,礼仪是为了方便而行事,移风易俗、因事制礼都是利国利民之举。
文身断发是荆蛮地区的风俗,但这也是吴国的风俗,礼仪和衣服虽然不同,但最终都是为了方便。
圣人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施政方法大可不必一致。儒家之人遵从孔子但是各地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中原之民遵从相同的礼仪,但是教化礼仪的方法却并不一样。进退之间的变化,智慧之人也不可能做到一致。夷狄和中原的衣服穿戴,即使圣贤也无法让他们一致。叔叔说的是世俗的看法,寡人现在是要制定新风俗。
我们赵国东边也有黄河,还有薄洛等河流,和齐国、中山国共有这些河流,但却没有船只。从常山到代、上党地区,向东就是燕国、东胡的边境,西边是楼烦、秦国、韩国的边境,现在我们赵国却没有做好骑射的准备。
所以,寡人想,没有船只可用,在东部边境的百姓如何守备与齐国和中山国共有的河流呢?胡服骑射,就是为了防守燕国、三胡、秦国、韩国这些邻国的边境。
以前,先君赵简子没有在晋阳和上党设置城塞关卡,赵襄子吞并戎部落攻取代国,抵御众胡部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之前中山国依靠齐国的强大军队来攻占赵国土地,引水灌鄗城,如果没有赵国社稷之神的守护,鄗城早就失守。
中山国位置
赵国先王以此为耻,一直想报仇。现在胡服骑射的话,近可使上党地区更容易防守,远则可以攻击中山国报仇。叔叔您遵从中原的习俗,却违背赵简子和赵襄子两位先君的意愿,忘记中山国带来的耻辱,是寡人不想看到的。
公子成磕头说:我愚昧,不能领会大王的意图,我错了。我听大王的。之后,公子成穿上赵武灵王赐给他的胡服上朝了。赵武灵王借机宣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
(4)说服王公大臣
赵国王公及大臣赵文、赵造、周袑、赵俊都来劝赵武灵王不要胡服。赵武灵王又开始和他们苦口婆心的说:
先王们尚且不同俗,哪来的古法可言?历代帝王并不是全部按规则传承,何谈遵循礼法呢?伏羲、神农施行教化不*伐,黄帝、尧、舜*伐果断但并不残暴。而到了夏商周的三王(开国君王)随着时代不同而制定法度,根据事情不同而制定礼法,法度礼制能够顺应时机便宜当时,衣服器械能够方便使用。所以,礼法不需要一致,利国便民不必效法古代。
圣人的兴起并不是承袭上一代帝王而来的,夏和商衰败后却不改变礼制法度,最终灭亡。所以,违反古法未必是不对的,而遵循礼法却不一定正确。
如果认为奇装异服的人内心浮荡,那么邹国和鲁国就没有杰出人才。如果说风俗怪癖的地方百姓不智慧,那么吴国和越国就没有才能出众的人了。
况且圣贤把有利于身体的称为衣服,把方便行事的称之为礼法。衣服款式的制定是为了让百姓有统一规范,而不是为了以此论贤者。正因为如此,平民百姓总是跟着风俗的脚步走,但是贤者却和变革在一起出现。
因此,有谚语说: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不达事之变。遵循旧法的功劳并不能使当政者建立丰功伟绩,效法古代,并不能使当代便利。你们这些人啊,都不懂这些道理。
说完上面这些话后,赵武灵王乾纲独断,正式推行胡服,同时,让士兵从战车上走下来,练习骑马射箭。
胡服骑射
5.胡服骑射的成效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后,仅一年,也就是赵武灵王二十年,赵王亲自率军攻击中山国,打到了宁葭之地,赵军西进,攻击胡部落,打到了榆中之地。胡部落中的林胡向赵国进献马匹求和。
赵军回国后,赵武灵王派楼缓到秦国,派仇液到韩国,派王贲到楚国,派富丁到魏国,派赵爵到齐国,这些人应该是去各诸侯国表达友好的愿望去了。赵王还让代地的相国赵固管理胡部落,征调胡人为士兵。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再次中山国,赵袑统率右军,许钧统率左军,公子章统率中军,赵武灵王亲自出征。牛翦率领战车和骑兵部队,赵希统率从胡和代征调的士兵。
大军途经井陉一路出击,在曲阳会师,然后,赵军攻取中山国的丹丘、华阳、鸱等要塞。赵武灵王率军攻取鄗、石邑、封龙、东垣等地。
中山国献出四座城邑求和,赵王答应了,撤兵回国。
赵武灵王二十三年,又攻击了中山国。二十六年,再次攻击中山国,这一次攻击,赵军攻占的土地向北到达了燕代一带,向西到了云中、九原一带。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效果初步显现了。
四、赵武灵王的悲惨结局胡服骑射取得初步成效后不久,也就是赵武灵王二十七年,赵武灵王竟然也像春秋战国时很多国君那样,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废太子立少子。春秋战国时,多少个废长立幼引发内乱的事件啊,精明的赵武灵王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1.传位少子这一年,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大型朝会,传位给少子赵何,他就是赵惠文王。前面提到的智库肥义任相国,而且还是赵惠文王的师傅。赵惠文王就是之前提到的孟姚(惠后)之子。赵武灵王自称主父,为了可读性,下文还称其为赵武灵王,不称主父。
在赵惠文王出生以前,赵武灵王的长子公子章被立为太子。但是,后来,赵武灵王得到了孟姚之后,就开始爱美人了,为了孟姚,赵武灵王曾经好几年没有外出,在这期间,孟姚生下了公子何,也就是现在被立为王的赵惠文王。
赵武灵王就废掉了长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立少子公子何为太子,有了上面的传位给公子何的事件。
2.赵武灵王发挥余热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后,赵武灵王穿上胡服率领部下去西部巡视胡部落,还想从云中和九原这些地方出击秦国。
赵武灵王为了勘察秦国地形,亲自假装成使者来到了秦国。秦昭襄王在和赵武灵王见面时没有发现异常,但是见面之后,秦昭襄王越想越不对劲,觉得赵国使者形貌魁伟,不像人臣,就派人去追赶,但是赵武灵王已经快马离开秦国了。
秦昭襄王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使者原来是赵武灵王,秦国人很害怕。赵武灵王来秦国是亲自察看地形,趁机观察秦昭襄王的为人。
第二年,赵武灵王去巡视了赵国新占领的土地,离开代地向西,在西河和楼烦的首领楼烦王会面,并且征调了楼烦的士兵。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赵惠文王三年,赵国灭掉了中山国,把中山国国君迁到肤施(现在的陕西榆林一带)。然后,赵国开始修建赵武灵王的陵墓。赵国北方的各夷狄部落都顺从赵国,代地通往北方各部落的道路全部通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