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文学已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在文学阅读和数字阅读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规模为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0%,互联网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到5.02亿,较去年同期增加4145万,占网民总数的48.6%,读者数量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
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数据,网络文学用户男性占比50.70%,女性占比49.30%,男女分布持平。从城市数据来看,网络文学在各线级城市分布均匀,截至2021年11月,网络文学用户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24.81%,二线城市占比17.92%,三线城市占比24.69%,四线城市占比16.57%,五线及以下城市占比16%。其中,北京是网络文学用户最多的城市,其次是上海、重庆、广州、成都。从省份来看,山东是网络文学阅读大省,前五省份依次是山东、江苏、河南、河北、浙江。
网络文学培养了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展阅读活动的良好习惯。而推广“全民阅读”的思路,也绝不仅仅只是“鼓励更多人爱上阅读”,“拓宽阅读行为发生的场景与时段”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如今,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不同地域,无论从读者的绝对数量还是分布范围来看,网络文学的“全民阅读”浪潮,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二)“Z世代”读者成新增主体,引领网络文学新气象
从年龄分布来看,95后成为网络文学读者的新增主力,为全民阅读带来新增量。2021年,阅文旗下起点读书APP新增用户95后占比超60%。Z世代读者作为“网生”一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他们具有更为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的作者之间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2021年,阅文全平台累计评论超100万的作品增长量,同比增长30%,起点读者在17万部作品中,创作了新的章评和段评内容,“埋梗”和书评、吐槽和“催更”,进一步圆融着网络文学沉浸式的写与读。
当Z世代成为读者主力时,作为最贴近读者的文学形式,Z世代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精神特征也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培育,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风貌气象和精神境界。
首先,Z世代的网文审美更加多元,既爱读都市、仙侠、历史作品,也热追科幻、现实、轻小说。科幻、现实题材的崛起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和作家的创新,更离不开读者真金白银的支持,创作数量的增多也是市场审美取向的转变。据阅文集团数据,科幻题材读者95后占比达六成,现实题材读者Z世代占比超四成。与2020年相比,科幻题材付费人数增长率位于全站第一。
其次,随着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主流化以及题材转向趋势显性化,阅读网络文学不再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而逐步成为了Z世代的知识学习入口。有读者表示,会通过网文进入一个不太熟的领域。比如看完《鬓边不是海棠红》后,我又去读了大量科普书籍和老一辈京剧人的传记回忆录。读完刑侦缉毒的网文后,又去读了许多关于刑侦技术、犯罪研究的书籍。读完以某个朝代为背景的网文,再去读关于这个朝代的学术书会更容易进入。越来越多的读者,也会在评论区激烈探讨网文中涉及的“硬核知识”,比如晨星LL的《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激发“野生课代表”围绕“周式猜测”“孪生素数猜想”“角谷猜想”等自发整理知识点、答疑解惑,形成“科普氛围组”;很多书友在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下,探讨无线电知识;也有读者在吱吱《登堂入室》的书评区里,贴上了书中引用的古代艺术品“象牙玲珑球”的样子。据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APP统计,仅2021年一年,“知识”这一关键词在书评区出现达13万次,“物理”出现7万次,“化学”出现1.6万次,连“高数”都出现超5000次。
最后,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表现更强烈,这既展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也蕴藏在网络文学的书评区内。除前文所述网络文学的家国叙事转向外,网络文学的读者也表现出了更积极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据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APP统计,仅2021年一年,“中国”一词在读者评论中累计出现超30万次,过去3年累计近百万次。“爱国”提及次数达1.5万次。在书评区,随处可见的是读者在作品情感的激发下,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发展等软硬实力的骄傲之情。如有读者给阎ZK《镇妖博物馆》留言:“字里行间闪耀的,是民族五千年来思想碰撞、锤炼、铸造的光芒。这既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也是我们民族曾经的传奇。”也有书友在卓牧闲《老兵新警》的书评区表达对人民警察的敬意:“没有人生而英勇,他们只是选择了无畏。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天是人民警察节,在这里我借书友圈向所有人民警察致敬!你们辛苦了!”
我们可以看到,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一线的互动交流和春风化雨的优势,不仅创造了年轻人最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成为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疆域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
保护、激活创作生态成网络文学行业重点
2020年起,网络文学平台与作家关系发生转向,创作生态建设成为行业发展全新命题。保护、激活创作生态成为网络文学行业重点,创作端的活力本质上就是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年轻作家的创作活力、提升中腰部作家的创作潜力、版权的保护与治理等成为观察网络文学创作生态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切口。
(一)激发创作活力,“Z世代”成网络文学接班人
2021年,网络文学作家队伍年龄构成范围更加广泛,基本覆盖各个年龄段。上至年逾古稀,下至双十年华,都在网络平台连载作品。创作中坚力量持续输出,以爱潜水的乌贼、吱吱等为代表的“80后”头部作家依然以实力和人气备受瞩目;以会说话的肘子、榴弹怕水、老鹰吃小鸡、卖报小郎君、言归正传、锦凰、千桦尽落、叶非夜为代表的“90后”作家更是以亮眼数据和斐然的成绩频频摘得桂冠。
更突出的趋势是,年轻一代网文作家的快速成长——“95后”以崛起之势成为网络作家中占比最多、增长最快的群体。根据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95后”已成为创作主力,自2018年以来实名认证的新作者中“95后”占比达到74%。而阅文集团数据显示,2021阅文新增作家中“95后”超八成,2021网络文学榜样作家“十二天王”中近半数为“95后”,2021作家指数TOP 1000的新面孔中“95后”占三成,2021新晋大神作家中四分之一是“95后”。2021年7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还特地面向“90后”网络作家开设青年创作骨干培训班,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优秀网络作家参加了培训。2021年的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也针对“90后”作家特别增设“新人新作榜”,我会修空调、言归正传、柠檬羽嫣、耳东兔子、七月新番、浮屠妖、疯丢子、海胆王、萧瑾瑜、懿小如、枯玄等一批“90后”“95后”作家一起入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的数据也显示,年龄分布上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创作主力。
由于新生代作家的兴趣偏好和关注领域愈加丰富和前沿,他们创作的作品也呈现出多元化、交叉化的特点。具体到创作内容生态上,则表现为过去一些较为小众的题材在“95后”创作中成为主流。玄幻、悬疑、校园题材仍然持续走高之外,科幻、轻小说、电竞、二次元等类型特征明显的题材全面兴起,轻小说和科幻则跻身“95后”作家最爱创作题材TOP5,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生态。
在一些传统题材的写作上,Z世代作家也很注意突破旧有框架,以创新变种的元素赋予经典题材以新面貌。比如“95后”作家轻泉流响的创新作品《不科学御兽》开创了“御兽流”的新写法,新生代科幻作家代表天瑞说符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作品《我们生活在南京》,被称为“完成硬核科幻成就唯美故事的‘新科幻’实验”。
与此同时,不少年轻作家将笔触置于讲述中国故事的现实题材,生于1998年的眉师娘创作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斩获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描写1988年设立海南为经济特区的时代背景下,一群浙中小城的年轻人南下闯荡成为“闯海人”的故事。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平台也十分重视年轻作家队伍、中腰部作家的建设与成长。例如2021年6月,阅文集团发布了全新的青年作家扶持计划,并提出“三个一倍”的发展目标。2021年底,阅文集团宣布,其中腰部作家数量增长超三成,更健康的作家生态已经形成。
(二)加强版权保护,推动综合治理,促进有序繁荣
作家创作是网络文学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网络文学发展成为文化产业重要的IP源头,版权保护直接影响着创作是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由于数字化文本形态存在拷贝和转录的便捷,盗版现象一直是寄生在网络文学躯体上的一颗难以割除的毒瘤,不仅侵害创作生态,更侵蚀行业发展的根基。
1.盗版猖獗严重干扰行业发展秩序
盗版规模日益扩大,严重打击创作热情。《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整体市场规模为288亿元人民币,盗版损失规模同比2019年上升6.9%,达到60.28亿元,盗版损失规模占总体市场规模的21%。与此同时,85.4%的作家遭遇过侵权盗版事件,频繁遭受侵权盗版的比例高达42%。约60%的作家认为,侵权严重损害了创作者和平台双方的利益,并严重打击创作热情。
盗版网站窃取正版内容的速度不断提升,扰乱创作秩序。借助技术升级,盗版行为秒速窃取、同步更新屡见不鲜。2021年2月IP改编剧《赘婿》热播,由影视带动了原著阅读热,阅文旗下平台原著日均阅读人数提升了近17倍。与此同时,盗版平台快速上线,有关“赘婿TXT”关键词的盗版链接,高达400万条。盗版平台通过搜索引流等方式将部分新增读者转化为盗版读者,更有甚者,盗版网站会抢先发布知名作者的新书,诱导粉丝阅读。
盗版传播违规内容,败坏行业声誉。除了盗版平台和移动端入口,盗版内容通过自媒体平台、网盘、微博、贴吧、论坛、公众号、TXT站点下载、问答网站、社群分享等更具有隐蔽性的渠道传播。这种隐蔽性的传播渠道使得盗版网文平台成为传播违规、违法内容的温床,严重败坏了网络文学的社会声誉。
盗版黑产链条成形,治理难度加大。盗版平台往往在境外设置服务器,并形成了搭建网站、购买软件、获取广告、宣传推广、资金结算的完整黑产链条。在长期发展中,盗版平台积累了大量流量,依赖搜索引擎、移动应用市场、网络广告联盟等利益相关方变现,复杂的利益输送方式和链条增加了盗版治理的难度。
屡禁不止的盗版严重干扰了行业发展秩序,给网络文学以及整个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进一步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力度和宣传力度
2021年,伴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实施,依法打击盗版,实施综合治理,有效保护网络文学创作者、平台方以及IP开发方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头部企业坚持维权专业化和常态化。阅文集团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不断完善技术监测机制,对PC端、APP端、微信公众号、网盘和音频等五个重点渠道全方位监测。2020年法务侧共计投诉下架网页链接1208万条,仅搜索引擎渠道平均侵权链接嗅探数量达20余万条/周。针对第三方盗版平台,日常监测时已对所有侵权盗版行为取证和存档,为后续维权做好准备。自2021年开始,还增加了针对热播IP剧原著的专项盗版扫描和维权行动。掌阅设计搭建了可管理海量内容版权的版权支撑系统,拥有3重预警机制、17项版权风险识别、5种风险应对方案。爱奇艺、中文在线、咪咕等网站,也在监测和维权服务方面做到了专业化和常态化。
官方持续推进依法打击盗版侵权。由国家版权局会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开展的“剑网”专项行动已进行17年,“剑网2021”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作为版权执法的重中之重,重点整治5个领域的版权秩序,包括进一步加强对社交平台、知识分享平台的版权监管,巩固新闻作品、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等领域专项治理成果。2021年6月,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办发布2020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其中北京“10·24”侵犯网络文学著作权案,违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其运营的10余个APP上向用户提供侵权网络文学作品5072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宣判该案。因涉案人员众多,涉案作品数量大,非法经营额高,该案判决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对打击网络文学侵权盗版、推动网络文学繁荣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新《著作权法》成为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尚方宝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经过三次修订的《著作权法》于2021年6月开始实施,着力解决制约著作权发展和保护的瓶颈问题,特别是针对以往侵权惩治力度不够的问题,修订之后对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式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惩罚性赔偿,提高了法定赔偿的上限,提高了违法成本,对盗版侵权行为产生了威慑力,也从国家层面对广大作者以及整个行业起到了最权威和专业的保护作用。配合新法实施,中国作协修订了《作家维权实用指南》,内容包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等司法解释,《图书出版合同》《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合同》等常见条款解读等,更适应新形势下的著作权保护需要,也为广大作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依据。
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加持下,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监管力度和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自上而下综合治理的常态。网络文学行业应联合政府机构,加强对搜索引擎、移动应用市场和网络广告联盟等服务提供商的监管,敦促平台做到常态化自查自纠,对明知是盗版内容仍提供网络信息传播服务的相关平台,追究连带责任。要从盈利源头斩断盗版利益链条,使盗版网站无利可图、难以生存,彻底切断盗版网站内容传播链条,从源头上消除盗版滋生的土壤。
保护版权,就是保护作家的创新力,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源头的驱动力和推动力。我们期待健康良性的行业生态环境,让网络文学成为助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第四章
网络文学IP全链路系列化高质量开发启新篇
(一)现象级爆款巩固影视化语境中的网文地位
2021年2月发布的《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显示,前两个年度的网文IP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累计超过1万亿元。作为网络文学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影视剧是塑造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最直观、最受用户关注的形式。2021年,网络文学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更加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创新多元的形式,催生了多个头部剧集和现象级爆款,成为影视剧改编的主角。
从豆瓣对2021年度剧集的百度指数排名看,TOP20榜单中包含了《赘婿》《雪中悍刀行》《上阳赋》《你是我的荣耀》《司藤》等12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作品,涵盖了喜剧、玄幻、历史、都市等各题材领域。在猫眼研究院对该年度剧集市场的观察数据中,网文IP改编剧在热度榜TOP10中占有8席,头部剧集高达80%的占比体现了网文在内容开发上的潜力。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网络剧《赘婿》正片有效播放达48.49亿;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斗罗大陆》截至收官播放量逾43亿,连续27天在骨朵热度排行榜排名第一。
灯塔数据关于2021年网络电影分账票房的榜单显示,根据《鬼吹灯》改编的《黄皮子坟》《黄皮幽冢》分别以3190万和2622万冲进TOP10,根据《赘婿》改编的《赘婿之吉兴高照》也获得了2600万票房,彰显出网文IP“超长待机”的蓄能优势。
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网络文学IP影视化的头部作品还表现出浓郁的“国风”气质和昂扬的时代特征。《赘婿》《雪中悍刀行》《风起洛阳》《锦心似玉》等古装剧集在聚焦主人公乐观向上、砥砺奋斗的个人史同时,也弘扬了诚信仁义、守护正义、惩恶扬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军装下的绕指柔》改编的《爱上特种兵》,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你是我的荣耀》等作品则通过反映不同职业背景下年轻人的成长历程,表达出新时代青年对家国情怀的阐释。
(二)全链路改编激发IP转化的强劲势能
随着IP转化形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网络文学不仅在影视改编方面成绩显著,动漫、有声、短剧以及线下文旅和衍生品等全方位、全链路的运营转化为用户提供了IP内容“放大效应”,不同的艺术形式联动促成了网络文学多形态输出的破圈之旅。
2021年,以传统文化和中国式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国漫创作实现了行业实力的整体跃升,在公版IP为院线动漫电影提供滋养的同时,网文IP改编的中国动漫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上线的114部青少年动漫剧新作中,IP改编作品有72部。根据网文IP改编的《斗罗大陆》《大奉打更人》《风起洛阳之神机少年》《凡人修仙传》《天宝伏妖录》《第一序列》等作品涵盖了侠义江湖、青春探险、热血英雄、未来科幻等多种题材。其中,作为国内第一部年番动漫的《斗罗大陆》人气始终高居榜首;《大奉打更人》上线仅44小时平台收藏量就突破10万;《第一序列》上线8天人气突破8000万。《斗破苍穹·第四季》《全职法师·第五季》《星辰变·第三季》《萌妻食神·第二季》《斗破苍穹·三年之约》《幻游猎人》6部作品表现亮眼,其中《斗破苍穹》系列新作占总播放量三成以上,系列动画总播放量突破百亿大关。
艾媒咨询的《2020—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86.2%的用户在音频栏目类型接近时会偏好收听IP音频内容,因此有声改编方面会因更加方便用户、更加忠实原著而活力满满。以阅文集团2021年的IP改编有声作品为例,不仅作品题材多元,涵盖玄幻、悬疑、言情、科幻、仙侠、游戏、都市、历史、轻小说等门类,全年点击量也达到120亿,出现了《大奉打更人》《赘婿》《诡秘之主》等多部精品有声剧。
短剧作为IP改编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模式,凭借节奏快、周期短、投资小等特点得到用户的关注,拓宽了网文IP转化的赛道。阅文集团授权合作的144个短剧IP中,与微视合作的《我的傻白甜媳妇》、《将门铁血毒妃》总播放量超过4100万,与快手合作的《摸金令》、《长乐歌》点击率和评论数不断刷新。书旗推出的《今夜星辰似你》、米读推出的《秦爷的小哑巴》、中文在线推出的《霸婿崛起》、塔读推出的《怂男进阶攻略》等一大批根据网文IP改编的作品在短剧圈产生了一定影响。
全链路的开发不仅成为体现网络文学商业潜能的途径,也在IP的转化探索中反哺IP。《赘婿》播出后,尚处于连载中的原著日均阅读人数提升近17倍;《锦心似玉》播出后,原著作品《庶女攻略》日均阅读人数提升了约46倍,经历多次改编的经典IP《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作品的原著的阅读数仍有数倍增长。实际上,IP势能的转化与反哺早就有迹可循,此前《庆余年》播出期间,原著网络小说的在线阅读人数增长了约50倍,只是这种现象随着IP工业化开发体系不断完善,在2021年集中体现了出来。
(三)精品IP系列化开发势头良好
2021年,网文IP开发的精细化、系列化趋势更加明显。一是文学平台实施工业化开发提升了网文IP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阅文集团、掌阅科技、中文在线三大上市网络文学公司的上半年财报来看,网文IP在公司战略中的比重增长明显,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打造的“三驾马车”成效突出,在三方对于IP评估、内容理解与专业改编制作的明确分工和深度合作下,网剧《赘婿》上线后成为爱奇艺平台史上热度值最快破万剧集,这也预示着全行业合作共建IP工业化开发体系的探索更进一步。爱奇艺文学的“云腾计划 ”助力爱奇艺视频推出了首部IP改编的网络剧《恋恋小酒窝》;掌阅科技推出了数百部微短剧计划,“长周期、重基建、深挖掘”为IP增值打造稳固的流量阵地。
二是精品IP的系列化开发强化了IP改编中的“长尾效应”。网络剧《庆余年》取得收视成功后,出品方继续整合产业资源,在维持主创和演员团队的稳定的前提下进入到《庆余年2》的制作,有效延长了精品IP的价值周期;剧集《赘婿》在获得成功后,网络电影《赘婿之吉兴高照》借势IP热度,在播前预约量便突破159万,拿下平台预约最快破百万的电影纪录,最终作品分账票房破2600万,荣登爱奇艺网络电影年榜Top3。《斗罗大陆》的动画播放量突破300亿,剧集在央视二轮播出,《斗罗大陆:武魂觉醒》《斗罗大陆2绝世唐门》等多款手游冲进ios畅销榜;《大奉打更人》在小说完结不久后就开始了有声作品的开发,漫画作品上线后也成为了平台爆款,动画、影视作品正在筹备或制作中,“一鱼多吃”的系列化开发优化了泛文娱产业赋能的格局。
第五章
“网文出海”纵深发力,中国故事“圈粉”全球
2021年5月3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他明确提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网络文学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具有文学艺术所特有的春风化雨式的潜移默化优势。事实上众多海外读者正是通过阅读网络小说,才对中国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产生兴趣的。实践证明,中国网文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实现阶段性跨步:全方位传播、大纵深推进、多元化发展的全球局面正在形成,出海模式从作品授权的内容输出,提升到了产业模式输出,“生态出海”的大趋势已崭露头角。
(一)网文出海规模化效应的全球化显现
多年网文出海耕耘已有阶段性成果,网络文学出海规模化效应显现。2021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在浙江乌镇发布《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传播作品10000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国际传播成效显著。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经历了从个人授权出版、平台对外授权、在线翻译传播到本土生态建立4个发展阶段,传播方式主要以实体书出版、IP改编传播、在线翻译传播、海外本土化传播、投资海外平台为主。
目前,网络文学传播从东南亚、东北亚、北美扩展到欧洲、非洲,到现在已遍布全球。其中,线上阅读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广受欢迎,非洲国家对海外平台与APP授权作品更为热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网络文学平台建设方面已取得可喜进展,中国网络文学全方位传播、大纵深推进、多元化发展的全球化局面正在形成。
(二)网文出海的“国际基因”与模式创新
1991年中华网络文学诞生于北美,这种基于网络的“国际基因”使得网文海外传播具有天然的优越性。2001年中国玄幻文学协会面向海外华语群体输出中国网文,正式启动了中国网文海外传播之旅。2005年中国网文的外文出版授权在数字版权和实体图书出版领域加快了网文出海的步伐。以向海外读者提供优质网文为宗旨的“起点国际”于2017年5月上线,实现了网文外译规模化,尤其次年网站开放原创功能,使中国网文的国际发展模式从作品授权的内容输出,提升到了产业模式输出,实现了网文创作生产的跨域际转化。2020年,“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发布全球内容生态开放平台,在提高海外市场收益的同时,海外原创作团队也因获得实质性扶持而快速成长起来。
资料表明,截至2021年底,起点国际上线约21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培育海外原创作品约37万部。在作品外译方面,“人机共舞”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当前,起点国际与分布在以北美、东南亚为代表的世界各地的译者团队已超过300人。外译作品题材广泛,类型多样,武侠、奇幻、科幻、都市、言情题材广受追捧,其中《诡秘之主》《超神机械师》《超级神基因》《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天道图书馆》《许你万丈光芒好》《大医凌然》《全职高手》等优秀作品影响巨大。
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网文的海外原创捷报频传。自2018年4月起点国际开放原创功能迄今,该平台吸引和培育了20多万名海外创作者,原创作品约37万部,许多文学爱好者借助平台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梦想。疫情期间,海外网文作家数量增长超3倍,其中00后占比接近六成,东南亚和北美成为“盛产”网文作家的重要地区。在2021年度海外原创征文大赛中,起点国际收到参赛作品近8万本,其中68%的作家为首次在起点国际发布作品。这些成绩表明,原创出海模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021年,中国网文IP出海明显呈现出综合创新趋势。(一)漫画作品出海风生水起。在起点国际上线的漫画作品中,不少名作的海外人气不断高涨,如IP漫画《恰似寒光遇骄阳》《放开那个女巫》等在日韩市场进入人气榜单前列,国际影响力仍在持续上升。(二)网文IP影视出海渐成规模。本年度《赘婿》《斗罗大陆》《锦心似玉》《雪中悍刀行》等IP剧集,先后登录YouTube、viki等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三)网文IP海外改编取得突破。由阅文作家囧囧有妖创作的《许你万丈光芒好》在越南被改编为剧集《惹火娇妻》,成功掀起了2021年初的追剧热潮。与此同时,2021年,电视剧《赘婿》影视翻拍权出售至韩国流媒体平台,IP影视作品不仅停留于海外播放,还成为海外剧集的内容源头,可见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和文化渗透率逐步攀升。从改编出海、海外改编到海外翻拍的跨越,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网文IP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网文IP出海的成功还进一步巩固了外译授权合作优势,如《诡秘之主》《听说你喜欢我》《余生有你,甜又暖》《修真聊天群》《择天记》《斗罗大陆》《星辰变》《鬼吹灯》等名作,在多语种外译过程中都有不俗表现。这些作品中既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佳作,又有摹画当代中国时代风貌的精品,还有反映未来社会图景的科幻力作。由此可见,中国网文不仅有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且在“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等方面潜能巨大,并必将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三)中国网文“生态出海”的前景展望
2021年9月,中国作协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乌镇开幕,会议主题为“网络文学的世界意义”,其间还举办了“数字时代网络内容创新高端论坛”“网络文学IP发展大会及高峰对话”等一系列活动。相关材料表明,2021年,网文出海从文本输出到模式输出的升级进展顺利,“起点国际”的模式输出达到了预期目标,作为代表性的网文国际传播平台,起点国际将付费阅读和作家培养模式成功移植海外,并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取得成效。
起点国际的模式输出经验表明,中国网文的全方位“生态出海”已经形成网络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早期网络作家大都受到欧美日韩“文游影漫”的影响,随着网文读写群体的快速崛起,中国网文逐渐成长为比肩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的“文化现象”。由于题材广泛、想象瑰丽、情节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代入感强烈,网文海外传播很快形成了数量巨大、读者众多、影响广泛的良好局面。今天,各家网络文学平台正在不断完善多年前谋划的海外布局,继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大量网文授权成功获益之后,中国网文的出海产业链打造和海外原创也在不断发力,越来越多的IP出海和本土精品表现出中国网文的实力,成为中国文化出海时代浪潮中的弄潮儿。
当然,相对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大业而言,中国网文的海外长征只是迈开了第一步。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网文海内外原创作者队伍不断增长,AI翻译功能逐渐增强,创作、翻译与阅读的产业链延展顺畅,其传播范围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英、法、俄、日、韩等20多个语种,潜在市场规模或将超过300亿元,尤其是以网文为创意源头的IP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读物等流行文化业态,已经在国际市场显示出巨大发展潜能。
结束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课题组持续观察和研究网络文学发展状况,力求把握每个年度内的整体性特征。根据作家读者、产业模式、内容生态、IP产业等方面表现出的发展趋势,2020年度的报告将“迭代”看做核心词和关键词,这一概括仍然适用于2021年。年度内,“新生”的网络文学迎来的是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的“迭代”变迁。带着“人民文艺”底色的“全民写作”意识,尝试打破文艺创作的职业壁垒,召唤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最终汇聚在一起,成为当代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故事,谱写立体、有机、多元的故事图景,网络文学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奋斗意志和精神风貌。这或许才是2021年种种趋势、动因与路径给网络文学创作带来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所有人写给所有人看”——这正是网络文学兼具“中国故事”与“全民阅读”基因的一种表征。
我们欣喜地看到,网络文学题材转向、年轻作家读者涌入、IP开发生命力增强、网文出海阶段性成果显著、版权保护力度加大的背后,是全行业、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从业者,正加入到网络文学的队伍中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开展创作,这不仅是文学上的、国内的,更是全链路的、海内外的、穿越文字与时间的。诚然,当下的网络文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在社会引导、政策监管、行业自律的综合作用下,广大网络作家、网络文学从业者不断提升文学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伦理生态一定能够得到逐步完善和健全,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九万里风鹏正举。伴随新时代文学的浩浩洪流,中国网络文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网络文学一定能够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友权:《网络创作能否打造文学经典》,《上海文化》2021年第8期
[2] 范伯群、刘小源:《通俗文学的传统与网络类型小说的历史参照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 年第 8 期
[3] 黎杨全:《虚拟体验与文学想象——中国网络文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
汤 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桫 椤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王文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郑 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高寒凝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社科院文学所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