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家,发现老爸在家里编织篮子,已经编好几只了。
“爸,怎么编起篮子来了,这些藤是哪里来的?买的吗?哪里买呀?”我一连串的疑问。
老爸告诉我,现在小区里有个活动,允许大家晚上去摆地摊,就在小区门口不远处的那条街上,摊位可免费一个月。
老爸和老妈在家带孙子,觉得机会难得,想去摆摊试试。但是一时不知道摆什么好。那天,老妈去菜市场买菜,菜市场里的人看着老妈手里的菜篮子,觉得很好看,都来问哪里买的。老妈说,不是买的,是自己编的。回到家,突发灵感,就编篮子卖吧,不管可以卖出多少,且试试。
这不,老爸说干就干,已经动手编织上了。那些五颜六色的一条一条的,据老爸说,不叫藤条,用我们方言说叫包装藤,但是普通话中叫塑料打包带。
家里的这些打包带都不是买的,而是平常时间,老爸和老妈出去捡来的。只因为这打包带,一般用在纸箱的包装上,所以超市、各种店面、造房子的家庭……这些地方,时不时会把打包带扔在一旁,弃而不用。老爸和老妈看见了就会捡起来带回家,已攒下不少了。
老爸手里的那一只又完成了,这是这天的第二只篮子。看看天色还早,老爸准备编织第三只篮子。等这一只完工,前前后后可就有10只篮子了,刚好第二天地摊开市,可以摆摊了,先试试,一下子不会卖掉这么多的,剩下的就拿回来。这样,以后每天白天编篮子,晚上摆摊子,下雨天就不去摆摊了,整天编织,老俩口计划得挺好。
只见老爸一开始就整理打包带,五六条横着放平行,然后拿另外的打包带,一条一条慢慢地竖着用一条压一条的方式上下间隔交错,横的与竖的打包带交织在一起,像极了无数个“井”字彼此咬合,编织出一个方形底,纵条与横条之间有孔隙,可以呼吸。
老爸说,这篮子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或者是圆形,随自己喜欢。大小颜色也可以选择,大一点就多放几条打包带,小一点就少放几条打包带。
我学着试了试,根本不成功。要使打包带之间相互卡住,需要一定的手劲推进去,很是费劲。原来,这也是个力气活,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接着,老爸爸篮子底四个方向上的打包带用手向上扶直,其实就是折一下,使其立体,然后拿出准备好的打包带开始压一挑一、绕圈地编。这些打包带比编织底部时的打包带细一些,老爸提前剪好了,把打底的打包带一条以纵向剪成三条,刚刚好。
这一步需要好一会儿功夫。
老爸说,打包带颜色各种各样,编织时打包带的颜色也要搭配好,这样篮子才会好看。看着老爸编织好的篮子,底部是一种颜色,四个侧面又是另外的颜色,搭配得很和谐,篮子底部以白色为主。
打包带粗细之间相互卡住,不能太松,不然篮子不结实,软绵绵的,承重能力会很弱;也不能太紧,手很容易受伤。编织这种篮子,手指需要用力,如果为了紧致不顾自己的手指,可能一直篮子都编不下来,到后面受不了了,无法收口的篮子,不能投入使用。
最后一步就是收口。先剪掉四个侧面上方多余的打包带,一般等这些打包带还剩食指那么长的时候收口,把每一条的顶端都剪成尖尖的,折弯向下从缝隙中插进编好的打包带中。
再拿两条扁扁的打包带,一条在里面,一条在外面,紧紧地贴住篮子口的里外两边,最上面按上铁丝,稍微粗一点的,用剪好的雪碧瓶塑料条穿过下方的孔隙,一上一下一圈一圈地把打包带和铁丝牢牢固定住,把整个篮子的一圈口子全部固定,才算结束。
只见老爸又拿了两根铁丝,比刚才的又粗一点,用老虎钳把两根铁丝的两端拧成钩子,从篮子上方分别插入篮子相对的两个侧面内侧篮口处,再用老虎钳拧紧。篮子上方,有了两条铁丝,平行的,很像两座独木桥,挨得很近。
老爸爸把它们合在一起,用雪碧瓶剪成的塑料条又是一圈一圈固定,通向两边的四段铁丝也用塑料条装饰了。这一下,原来的黑色铁丝变成绿色了,中间的自然粗一些,这是篮柄,可以手提。
就这样,一直漂亮、精致、实用的篮子完工了。以前只知道老爸会编篮子,从来没有见过具体的编织方法,今天终于见到了。
我真佩服我的老爸,原来他还有这个绝活。并且,成本很低,打包条是捡来的,铁丝是家里废弃不用的,雪碧瓶也是扔一边当废品的。老爸真是变废为宝啊!绝!果然,摆地摊后,前面两天无人问津,到第三天、第四天,慢慢地可以出手了。因为篮子大小不一,所以价格也是10元、20元、30元不等,很畅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