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大钢管厂,佛山全伟钢管厂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01:02:32

佛山十大钢管厂,佛山全伟钢管厂(1)

思豪科技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北方有哈工大,南方有广东思豪。”一句来自内高压技术专家的评价,折射出广东思豪内高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豪科技”)的行业地位。过去,在内高压成型装备这一细分领域,来自欧美和日本的企业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长期实行技术封锁。而这一装备又对航天航空、汽车、船舶、军工等先进制造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0多年来,一批中国企业为寻求突破而不断努力,来自佛山南海的思豪科技是极少数能够与国企齐头并进的民营企业。目前,思豪科技的拳头产品——智能内高压成型装备,市占率进入全国前三,并成功打进丰田、比亚迪、小鹏等知名车企供应链。

“我们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还多。”思豪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周富强说。率先突破背后是难以计数的探索试验,如今,这些经验不仅让企业蹚出了一条路子,甚至改变了国内的专业教学,周富强多了“兼职教授”的身份,思豪科技的案例更是被多所高校写进教材。

撰文:林东云 叶洁纯

攻坚金属“吹气球”装备▶▷

故事源起于2009年,一名从国外参展归来的客户,给周富强带来了一个难题。

那是一根漂洋过海而来的三通异形铜管,乍看之下很普通,但作为内行人,周富强一眼看出了特别之处,它全身上下看不到一丝接缝。当时,国内铜管以焊接成型为主,焊缝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焊缝则意味着,这根铜管是一次成型的。

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根舶来品身上的秘密激起了周富强的兴趣,内高压成型技术也由此进入他的视野。实际上,这项技术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已经成熟,是生产金属空心结构件、异型零部件的关键。

与一般的焊接成型技术不同,内高压成型也叫液力成型,其传导压力的介质是水或油,通过特殊的加压工艺达到一次成型的效果,在实现产品轻量化,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金属的强度和刚度。

作为一项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内高压成型技术在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2011年,这项技术在国内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数不多的进口装备主要分布在大型车企的工厂中,不仅价格昂贵,还由于技术封锁,其他领域进口装备变得越来越艰难。

此时,周富强还从事着传统液压机械的生产。他拿着铜管找同行、学者研究探讨,但都是基于理论,实践经验则无处取经。“与其想还不如行动。”周富强决定自己开干。但从零开始攻坚一项先进技术,难度远超他想象。

周富强形容内高压成型如同“吹气球”,首先要精准把握材料性能和热处理工艺,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延伸系数,一旦加压过度就会导致“气球”爆炸。此外,还要解决特殊模具制作,超高压水密封,以及零部件尺寸精准度、批量稳定技术、异形要求等问题。由于模具找不到现成厂家供应,周富强主动出资培育了一家内高压成型模具厂。

设备有了,如何让设备产生高压?这是内高压成型装备最核心的技术,最终,思豪科技凭借自主开发的“超高压和高压增压系统”,真正进入内高压成型装备厂商行列。

挺进知名车企供应链▶▷

经过长达3年的摸索,2011年,思豪科技首台内高压成型设备在佛山一家钢管厂投入使用。

随后,思豪科技又经历了漫长的开发期。其中,有一个异形弯头产品,研发团队整整攻坚了9个月,开了三套模具才最终取得成功。逐步摸透工艺后,不仅成型产品类型越来越多,思豪科技的内高压成型装备质量稳定性也不断提升。

“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增压100万次无故障,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周富强说。

这家不起眼的装备制造民企,也开始收获巨头青睐。2016年,世界500强日本丽驻株式会社购进思豪科技的设备;2017年,世界500强日企TDK也成为思豪科技客户,同年思豪科技进入本田汽车供应链。在2016年到2021年间,国内多家大型铜管龙头企业、不锈钢企业及卫浴企业开始采购思豪科技设备。

对于大量消耗铜材的铜管企业来说,铜管轻量化上的一个小小的进步,可以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显著收益。周富强测算,使用内高压设备后,一个直径25mm的铜管件可以节省5克铜,综合计算下来,一年可以为企业节省不少成本。

汽车行业是内高压成型设备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但过去,车企以采购德国、日本设备为主。由于门槛过高,这一领域对思豪科技来说一直是块“硬骨头”。直到2020年,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布局,车企才开始在国内寻找设备供应商。

已经深耕内高压成型设备多年的思豪科技脱颖而出,在2020年向丰田供应了国内第一台内高压成型设备,成为丰田的一级供应商。由于质量过硬,随后思豪科技又向丰田卖出第二台、第三台。

今年6月,思豪科技对外发布4000吨龙门式重型装备。7月,1台4000吨和1台2000吨龙门式重型装备从思豪科技出厂,被送往小鹏汽车供应链工厂,将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金属结构件的生产。

“以前车企都是国外设备,基本都不考虑购买国内的。”周富强说,思豪科技成功扭转了车企对国内设备的印象。

填补高校专业教学空白▶▷

除了是思豪科技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近年来,周富强还有另一重身份:兼职教授。

实际上,在国内,不仅内高压成型装备起步晚、发展慢,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也有所欠缺。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于承接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研究,在内高压成型技术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但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案例不多。

周富强回忆,2016年前后,思豪科技将内高压成型装备推向市场的时候,哈工大的专家学者一度不认可。直至2017年,两位哈工大教授来到思豪科技实地调研,才相信思豪科技在内高压成型技术应用方面真正走到了前列。

随后,一批国内高校专家学者们,开始纷纷关注并认可思豪科技的实践成果。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徐勇直言,“思豪科技是我所认知到的中国最大规模和最有竞争力的内高压装备企业”。

思豪科技的实践案例更是被写进教材中。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湘潭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学院的教材,所使用的内高压成型案例都出自思豪科技。

周富强也获邀前往多所高校担任兼职教学,并指导研究生做内高压成型方向的课题和论文。“这些高校的研究生很多都会前来思豪科技,我带他们做课题。”周富强说,仅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就有超过50名研究生在思豪科技完成课题研究。

如今,思豪科技俨然已经成为国内院校机械专业的一个“编外”实验所和研究生实习基地,这对于推广内高压成型技术、培养专业人才有重要意义。除了积极推动专业教学发展外,周富强还想方设法提高外界对内高压成型技术的认知。

“早期在国内讲内高压成型技术,很多人都不了解到底是什么。”为此,思豪科技投入不少资金,举办了中国第一届内高压成型技术论坛,之后又一连举办了七届论坛,在疫情发生之前,该论坛规模一度达到800人。

“就像模具是工业之母一样,设备也是一个‘孵化器’,我们并不能创造很高的销售额,但是内高压成型设备可以为很多行业赋能,支撑其转型升级。”周富强说。

■观察眼

先行者要有

培育市场的格局

对于勇闯空白市场的先行者、拓荒人来说,如何培育和激活市场是一个很大挑战。如果新市场不能成长起来,那么先行者很可能就变成最先倒下的人。

早期思豪科技进军内高压成型装备领域的时候,就面临着市场培育的难题。欧美日企业已经实行技术垄断,内高压成型技术难以在国内广泛应用,行业认知度也比较低,国产装备要做出来不容易,要打开市场更不容易。

思豪科技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本身,还体现在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市场培育上。行业认知度低,思豪科技就主动组织论坛,并且一坚持就是7年,聚集了内高压成型行业的人才、资源,逐步打响知名度;专业教学存在空白,思豪科技就积极对接高校,分享实践经验,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

国产内高压成型装备的前进,离不开思豪科技等先行者的努力,市场的成熟也给予了先行企业成长的空间。从零起步,走到细分领域全国前三,思豪科技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作为先行者要有培育市场的格局,不做“等风者”,要做“追风人”,甚至要做“造风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