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阶段性朋友”这个概念。
好像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前聊得很好的朋友,都会在某一天彼此默契的相互疏离。
偶尔我也会收到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群发的消息,不是求点赞、就是小广告。
点进对话框,往上翻看我们的聊天记录,最早的都要追溯到半年前,“下次聚聚”“改天喝点”。
想再发点什么,再聊几句,发现已经无从说起。
手指停留在删除的界面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点了赞,发了收到的表情包。
我深知漫长的人生里,阶段性的友谊占大多数。
但还是忍不住想问问这些老友,“好久没见,你们最近过得还好吗?”
我和大喜已经认识整整7年了。
上大学的时候,两个人关系好的恨不得睡一张床,盖一张被子。
第一次去北方澡堂,第一次买秋裤,第一次涮火锅蘸麻酱,都是和大喜一起完成的。
毕业了以后,我们俩背着行李来了北京,相约要共同富裕。
她借住在丰台的亲戚家里,我为了房租便宜把房子选在了顺义。
我们都想着,虽然北京很大,但地铁四通八达,两个人聚在一起很容易。
可万万没想到,北漂的日子里不是我在加班,就是她去出差。不是我在家封控,就是她在隔离。
我们从一个星期一见,到一个月一见,到一年都见不了几面。
等到她因为工作原因去了上海以后,我才后知后觉:我们已经从多年的朋友,变成了点赞之交的网友。
她做了新的指甲,她生活里出现了新的朋友,这些事情我都没有来得及参与。
上海疫情那段时间,她朋友圈里一直在分享居家办公的日常。
那天看到她在朋友圈吐槽不会做饭,我没忍住,搜了几个简单的菜谱发给她。
她一个视频打过来,那一瞬间我恍惚回到了上学的时候,我去食堂打饭,总会“恰巧”接到她的电话。
开始聊天的那几分钟里,我们都有点尴尬,想说的很多,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我开玩笑说:“你怎么沧桑了,黑眼圈这么重,是不是睡的不好?”
她愣住了,松了一口气,开始和我抱怨她最近多忙,隔离的日子多憋屈。
“我都不敢跟我妈说我过的不好,只敢和你说。”
“你以前不是总说喝酒要的是感觉而不是大醉嘛,前几天我和邻居交换到了一瓶梅见,这个青梅酒度数不高,下次一起喝?”
隔着屏幕我看着她嘴巴一张一合,眼眶忍不住变湿。
“别下次了,就现在吧。”
那天晚上,隔着手机屏幕,我们完成了久违的干杯。
从那以后,即使已经过去了很多个月,我们每天都要闲聊上几句,说的全是生活里的鸡毛蒜皮。
我们再一次毫无阻碍的重新参与到了对方的生活里。
时间和距离会改变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但只要心里还给对方留有位置,两个人就不会走散。
《大人的友情》里有一句话:友情是无法被说明的。
有人在问到为什么把某人当朋友时,只好回答:因为她就是她。”
在公司还能遇到三观一致,志趣相投的朋友很难。我很幸运在经历了职业低谷,遇到了我的好兄弟兼前室友 。
一个有点洁癖,同样喜欢科比,没事就喜欢喝两杯的山东大汉。
“走啊,打球啊,老地方去不去”“今天整点儿不,你请爸爸哈~”
后来他跳槽了,新的公司在嘉定,为了通勤方便他搬走了。
我也搬到了公司附近的单身公寓,耳边少了那个傻大哥的吆喝声,新家的冰箱里少了那些冰着的酒。
也约过几次要一起打球,五次里有四次都是“下次一定”。
30岁的年纪谁都闲不住,忙工作,忙结婚,忙买房,像陀螺一样转。
前几天晚上压力大,睡不着觉,翻到他的朋友圈随手点了个赞,没一会儿就收到他给我的回赞。
临睡前他发了消息过来:“走啊,打球啊,打完再整点儿,这次我请。”
那个周末我们打了一下午的球,体力和技术都有所下降,好在彼此的默契还在。
晚上吃烧烤的时候,他点了瓶梅见,就着酒跟我讲他新公司的人和事儿。
“哎,真是去哪儿都裁员……又来了位新领导…日子不好过咯。”
我知道他是因为之前爽约的事情抱歉,也明白在他这个年纪,时间有多奢侈。
“哥们儿之间,不讲虚的,都在酒里。”
男人间的关心总是含蓄的,安慰和陪伴都被装在了酒里,喝进肚子,放在了心上。
那句羞于说出口的“兄弟想你了”,用一句“整点儿”代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