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男人16、7岁结婚成家很普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人们按照《婚姻法》规定的最大上限年龄结婚,也是社会习以为常的一件事,很少有人到了法定婚龄还不结婚的。为什么?因为那时候人们对于一切传统的东西都相当敬畏,没人敢蔑视,或是以一己之身去做“反传统”的斗士。
而现在再看,这样的“斗士”比比皆是。别说晚婚的大龄剩女/剩男,就连结婚不要孩子的“丁克”,甚至只恋爱不结婚的“不婚族”,都堂而皇之地从极少数的小众,渐成成群之势。
但,这又不是大逆不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婚姻的年龄也发生了质的转变。人们在接受美好生活这个主旋律的前提下,以前的“传宗接代”观念,被“享受生活”和“优质抚育”下一代的责任感全面取代,小编2007年参加过一个栏目组在街上随机采访年轻人,问受访者在结婚和优质生活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怎么选择?
受访者20人,2人已婚,18人25岁至35岁未婚。包括2个已婚者,共有19人选择“先解决优质生活,再考虑婚姻”。占比大大超过90%。惊不惊人?
不得不说,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婚姻传统年龄的认知。法定婚龄,也仅仅是人们参考结婚的一条“法律红线”,更多的人们甚至好笑,谁会在男22女20这个最美好的年龄段,把自己囿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絮絮叨叨。除此之外,到了法定婚龄却不愿意结婚的另一个原因,又具有普遍的社会性。
即,在哪结婚?有多大资本可供自己和另一半享受生活?包括能给予未来孩子什么品质的优渥生活?
这个观念越来越成气候,我们以高收入的艺人为例。大家是不是认为,高收入人群就没有买不起房子的顾虑?艺人的收入高吧?“一爽”等于208万,已经刷新人们对财务自由的新概念,但,艺人结婚的年龄,仍然远远大于普通人。
戚薇1984年出生,2014年30岁结婚;
赵丽颖1987年出生,2018年31岁结婚(目前离婚单身);
赵薇1976年出生,2008年32岁结婚;
举行“世纪婚礼”的黄晓明1977年出生,2015年38岁结婚……
迄今仍然单身的艺人也不少,比如秦岚、比如许晴、比如“李范双冰”。港圈更多,周星驰、邝美云、费玉清、彭于晏、黄宗泽、苏有朋、古天乐、费翔等等等等,多得令人难以相信。
艺人有钱也不那么积极问津婚姻,普通人被诸如高房价这类的“刚需”压得喘不过气,如果不是“故事”变成“事故”,结婚被迫提上日程,更多的人也会尽可能延后结婚的年龄。为什么?
实话实说,绝大多数人,尤其是男人,在35岁以前,难以靠自己的努力买到房子。按揭买房子,一个月的薪水被房贷占去一大部分,婚后夫妻生活品质,包括有孩子后,对孩子的各种开支,是不是只能根据所剩不多的余钱,随行就市?
物价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房价也是仰视的高度,而收入又被专家的“平均线”平均到总也弄不清是处于线上还是线下的水平。有心让自己的另一半和未来的孩子“食有鱼行有车”的男人们,还有多少人敢保证“婚后努力就能心想事成”?不敢保证,就怕打脸比保证来得更快。
这就是憧憬更好更优质的生活品质理想下的一种状态,不能轻易步入婚姻,因为明天充满太多的未知,人们只能参考今天的打拼,来决定自己的婚姻是明天,还是不断叠加的明天。
喜欢,劳驾点赞收藏转发分享,欢迎留言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