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火了,666你都没听说过?”5月中旬,县城最好的酒店一度爆满,大厨休息之余,拿起手机跟朋友“炫耀”自己在曹县上班。
酒店门口停靠着免费的公交车,坐上绕县城一圈,会看到淡黄色的老建筑、新建的公园和许多在建的楼盘,卖牛奶的小三轮车循环放着广告语,银座商城、大润发是城里较大的商场。
南湖公园边上坐着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太们,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散去。夜市的小摊热闹了起来,公园湖边的围栏上,有人用黑色的笔涂鸦,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曹县崛起”。
问起曹县的“崛起密码”,当地人会建议你去北边的庄寨镇,那里出口的棺木占据日本市场的90%;或者到南边的大集镇,那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地,国内三分之一的汉服也来自于此。
这些产业早已存在,只不过当地视频主播那句“山东菏泽曹县666”,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鲁西南的小县城。
突然爆红后,各类媒体、游客和参观的人涌进曹县,各类曝光为这个小县城带来了近50亿的流量。最火的一天,大集镇镇长侯正亮接待了二十多家媒体。
曹县人也开始了新的思考,传统产业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让曹县“持久地火下去”。
出圈
“甭管为啥火了,先把店名改一下”
曹县突然火了,连当地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宁睡曹县一张床,不买上海一套房。”曹县霸屏了热搜榜,从4月13日到5月17日,微博关于曹县的话题阅读量超过了5亿。
5月中旬,县里最好的酒店一度爆满,住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政府成立了专门接待媒体的小组,大集镇镇长侯正亮从早忙到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20多家媒体。
酒店大厨休息之余,拿着手机跟朋友说:“曹县火了,666你都没听说过?”自助餐的厨师正在煎牛排,抬头问顾客,“你怎么来的曹县?”“我是托朋友办的通行证呀”,对方回答着,脸上笑呵呵。
5月23日,在网上卖馒头的范群英。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摄
大集镇一家馒头店老板范群英在网上卖山东大馒头,店名就叫“范群英好着呢”。
5月19日那天,外地上大学的女儿突然跟他说:“咱曹县火了,你知道不?”范群英不解,接着问:“俺不知道,为啥火了?”女儿回:“你甭管为啥火了,先把店名改一下”。
依照女儿的建议,范群英在网店名加上了“曹县”二字。“转化率还真的变高了,比如有100人浏览我们家网店,以前可能只有10个人会下单购买,现在变成15个了。”
网络上还流传着诸多曹县的财富故事。
一家棺材店的老板为女儿寻亲,要求对方本科以上学历,英语、日语流利者更佳,并希望对方接受在曹县生活。提及自家条件时,注明了在村里经营电商10余年,现有8家网店,日后悉数交给女儿女婿,估计嫁妆总值有700多万元。
而在过去很多年里,曹县一直是贫困县。
曹县有175万人口,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资料显示,2005年,曹县输出了20万农村劳动力,意味着每五六百名适龄劳动力中,在家闲着的只有四五人。
作家魏新也是曹县人。他曾提及自己拼命读书就是为了离开,十几年里,返乡总觉得时空停滞:“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每次回去,县城还是只有那些穷街陋巷,像几条黑胶布横竖贴在墙上,一动不动。”
最近的十年里,曹县的变化还是令魏新大吃一惊。从2010年到2020年,曹县的GDP从122亿涨到了463.8亿,山东省内排名从108名快速提高到55名,位于菏泽市前列。
5月24日,曹县一家棺材制造厂,工人们正在加工布棺。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摄
致富
棺木出口日本,厂家每年销售额上亿元
问及曹县的致富之路,当地人多会建议你去庄寨镇看看,这是曹县最早被人熟知的地方。
小镇距离县城不过一小时车程,道路两旁种满了桐木。当年焦裕禄为了治沙在兰考县种下了大片泡桐,毗邻的曹县因水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也是泡桐的最佳生长地。
镇里出口的棺木占到日本市场的90%。
依照日本的殡葬习俗,遗体和棺木是一起火化的,因此需要轻便易燃的木材,当地生产的泡桐成材期短、质感比较轻盈又耐潮,使其成为制作日本棺木的首选。
田亮的父亲自2000年开始由木材加工转为棺木制造,如今已是庄寨三大棺木生产商之一。
5月中旬,嘈杂的厂房里整齐摆放着不同类型的棺材,有雕着龙凤的木棺,也有绣着樱花的布棺,棺木上面都留着一个塑料的“窗口”,以便亲友瞻仰遗容,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
销往日本的棺木分为“木棺”和“布棺”两种,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制作一口日本棺木需要200多个配件,需要在工厂经过十几道工序,主要都是由工人手工完成。
当地人也把做棺材称为“做喜活”。而在十多年前,这还是一份令人觉得晦气的工作。
“我们以前招工,都不敢说是做棺材的,只说是做工艺品。”蔡秀芳记得,当时工人来到厂房一看是做棺材,立马掉头就走,有的干了几天觉得害怕也辞职了。有的货车司机送过一次货后,三天睡不着觉,再也不肯来。
蔡秀芳拥有多个棺材制造厂房。2017年,日本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世界》有一期走进了曹县,镜头里的棺材厂正是蔡秀芳创办的云龙木雕公司。
如今,蔡秀芳的厂房里有三四百名员工。
5月24日,曹县一家棺材制造厂里,雕着凤凰牡丹的木制棺材。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摄
为了测试棺木底板是否牢固,工人甚至会躺进棺材里,让其他人将棺木抬起来左右摇晃。“在我们眼里,这些棺木就是一个艺术品,没什么好忌讳的。”一位工人这样说。
与国内重视棺木的浮雕不同,日本棺木需要单独雕刻后贴到棺木上,并多以雕刻龙凤、牡丹为主,机器雕刻无法做出手工的光滑效果。
蔡秀芳从17岁开始学习木雕手艺。她第一次与棺材出口生意结缘,是在1993年,一家曹县的棺材出口企业在找木雕艺人,蔡秀芳接下了这单生意,并亲自设计图案、做好样品寄到日本。
客户十分满意,下了3000单棺材。她带着各家亲戚、徒弟等80多人一起加工,村里能腾出的房子都变成了“临时工厂”,加班加点,最终如期完成订单,他们也由此打开了棺木加工市场。
而对于庄寨镇来说,棺木仅仅是当地木制产品中的一款细分产品。
作为中国最大的桐木加工生产基地,镇里80%的农户都在从事木材行业,当地木材加工企业600余家,还有2000多个体户,从业人员6万余人,涉及家具、酒盒、茶盒等诸多木制产品。
镇里提供的数据显示,庄寨年产值500亿元,几乎相当于一个中部地区县城的经济体量。全镇年木材加工量300万立方米,如果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摞起来,和上海的金茂大厦一样高。
除了棺木,当地木制产品也大量销往国外。
蔡秀芳提及,当地厂商家的孩子多数会到日本留学,学习贸易相关专业。她的儿子李字雷就是在日本留学四年后,回到家乡。“厂里每年销售收入上亿,等我退休了,接力棒还是要传到儿子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