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这一生,如海上行舟,无时无刻不在“渡”。
每个人在自渡的同时,也在渡人;每个人在渡人的同时,也求别人渡己。
有一次,活佛济公外出游玩,没想到中途遇雨,山路难行。
恰巧在此时,他遇到了弥勒化身的高僧。
只见这高僧缓缓行走在泥泞坎坷的山路上,显得从容自然。
济公见状,知道对方并非凡俗之人,于是连忙上前问道:大师可否渡我一程?
弥勒佛说:不渡!
济公十分惊讶,连忙问道:
“佛门广大,专以渡人行善为宗旨,大师为何不渡我?”
弥勒佛笑道:
“我并非不渡施主,需知:渡则为渡,不渡亦为渡,其实我已然是在渡你了啊。”
济公听后,恍然大悟。
佛家机锋总是充满哲理,如若弥勒佛此次出手相助,那下次再遇到这种困难,济公岂不是仍束手无策?
不如这次见死不救,下次他便会未雨绸缪,出行无阻!
所以,这“不渡”恰恰是一种“善于渡化”的表现。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将“水”视为这世间最大的“善”,便是因为“水”善于渡化。
人生在世,当如水一般,能渡,亦善渡。
渡己:事不强求,顺其自然
正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跟,虽然站得更高,却站不稳;跨步而行,虽然走得更快,但走不远。
佛言随缘,道言顺天,归根结底,不过“莫强求”三个字罢了。
正如曹雪芹在《聪明累》中写到的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主事者,向来争强好胜、所求必得。
在众人眼中,她是男儿皆不如的强者,然而到头来却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谁都对完美有着狂热的追求,但殊不知人生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就像一壶水,很难做到毫无空隙的圆满。
如果你非要让它圆满,那结果只能是水溢出,壶更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
当他学得本领归来时,心中便生出了“强求”之念。
他要靠着自己的本领神通,占凌霄宝殿,做齐天大圣。
孙悟空自以为翻云覆雨、无所不能,却不料,一番遨游不过是在如来五指之间兜兜转转而已。
正如《西游记》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开篇诗所言:
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
他终究还是因为“强求”,撞了南墙,吃了苦头。
但也正是这“五指山下”的苦头,让孙悟空明白了“万事莫强求”的真谛。
十年跋山涉水,一朝得至灵山。
最终,在灵山佛前,孙悟空加大职正果,封斗战胜佛,功德圆满。
此时的他,虽然劫难还未满,但面对劫难时的态度却有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