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拟声联:乐器店巧联庆春节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与一般的谐音联不同,它通过模拟人物、动物、器物等事物的声音,来取得别有奇趣的艺术效果。
曾有这样一副联语:独揽梅花扫腊雪,宜量山势舞流溪。
看上去这是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不难发现,上联是由简谱1234567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的江浙地区方言谐音化出,巧妙之极。
某年春节将至,有一家乐器店张灯结彩,锣鼓阵阵,吸引了众多顾客。老板很高兴,对敲锣打鼓的两个年轻伙计说:“店门口还少一副春联,你们帮我想想,要有行业特色,也要有春联的喜庆味道。”两个伙计也是聪明伶俐,其中一个望着手中的乐器,灵机一动,念道:普天同庆, 当庆当庆当当庆。
另一位伙计受了启发,也瞧瞧手中的乐器,脱口而出:举国若狂, 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巧用谐音,上联“当庆”拟铙钹声,下联的“且狂”拟锣鼓声。读来如闻乐声迭起,制造出浓浓的节庆气氛,字面上也对仗工整,令人击掌称妙。
05
嵌字联:袁少枚“半闲园”七次嵌入“半闲”
嵌字联是以嵌字为主要特点的对联,在符合上下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或相对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将选定的字通过与其他字词的搭配组合而专门嵌在联中合适的位置上,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其中大多是将人名、地名、寺庙景物、公司行号等名号字眼嵌入联句之中,铺设润饰成对联。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陆云(字士龙)和荀隐(字鸣鹤)两人还不认识的时候,有一天两人一起在张华(字茂先)家,张华因为两人都有大才,就让他们不要说平常的话,于是陆云先介绍自己说“云间陆士龙”,荀隐便答“日下荀鸣鹤”。
风从虎,云从龙,因此陆云自称“云间陆士龙”。而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古代日下指京都,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
清末民初文人袁少枚,曾给自己的庭院起名为“半闲园”,并作了一副嵌字联:半市半乡,半读半耕,半士半医,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闲吟闲咏,闲弹闲唱,闲斟闲酌,人间尽多忙客,而我独闲。这副对联在上下联相对的位置七次嵌入“半闲”,读来有跌宕起伏的音韵感,富有节奏,同时又有信笔挥洒的潇洒感,充满闲情逸致。
06
隐嵌联:真名士“打脸”假名医
隐嵌联由嵌字联演化而来。嵌字联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字嵌入对联,使上下联相互对应,增加对联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隐嵌联则相反,是通过巧妙的省去上下联中的某些字,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相传以前有个叫吉生的医生,水平低下,却很喜欢自吹自擂,动不动就说自己有起死回生之能。
有一次,他给一个病人治病,结果把人给治死了。面对哭闹的病人家属,他哪能承认是自己水平不济呢?硬说成是病人自己重病发作,太过迅猛,和他下的药没有一文钱关系。并且花钱买通了官府,撤了那家人的诉状。
有一个文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大为气愤。正好,当天医生在大摆去晦宴,于是文人写了一副贺联,雇人送到了他的府上。文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医生意外收到贺联,非常高兴,就在众宾客面前,把贺联打开,先是疑惑了一下,随后脸都气绿了。而看懂的宾客都哈哈大笑起来。贺联是这样写的: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这副联极含蓄而又极巧妙,运用了嵌字联中的“隐嵌法”。上下联分别用了两个医界常用的成语:逢凶化吉、起死回生,却都故意漏掉了最后一字,以讽刺医生的医术不足以做到起死回生、逢凶化吉。更妙的是漏掉的两字恰好是医生的姓名。艺术效果、讽刺效果,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07
添字联:苏东坡改联苦读书
所谓“添字联”,是指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增添字词变成的一种变体联。这种变体联在内容和意境上与原联有极大反差,颇具意趣,使人读后忍俊不禁。
据传,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能诵。早在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经纶满腹,因此也有些骄傲自负。一天,他在书房门口贴一对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对联被一位老邻居发现了,他想:东坡年轻学博,实在可喜,但从此自满则难成大器。于是,他拿来一本小书,上门找东坡说:老朽近得一书,多有不识,特来请教。东坡接书一看,不禁大惊失色。不但此书从未读过,而且许多字都不认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万分。当即向老人长揖谢道:小生一时狂兴,多亏尊翁指点,五内铭感不尽。老翁走后,他立即撕下原联,各加上两字,改成一副新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明朝江盈科《雪涛谐史》记载:浙江嘉兴有一位老朝奉(旧时对富人或土豪的称呼),自命清高,家门上贴一副对联:“心中无半点事,眼前有十二孙。”
然而他的作为却有些名不副实,知道他底细的邻居,将上下联各续添六个字,则成为:“心中无半点事,两年不曾完粮;眼前有十二孙,一半未经出痘。”添字联抓住他家的两件事进行调侃,幽默俏皮,使一副颇为豁达的对联成为笑料,弄得老朝奉啼笑皆非,只好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