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效果,15 Plus 和 15 的表现都不错,特别是 15 Plus,2K 分辨率和接近 500 的 ppi 让它看上去可以比绝大多数的 OLED 手机更加细腻。
15 和 15 Plus 由于是自发光的 OLED 面板,因此都支持常亮显示(Always On Display,AOD),二者在设置中均提供了类似三星 Galaxy 的自适应、标准、照片、鲜艳模式 4 种演示效果。不过即便是标准模式,魅族也依然倾向于把屏幕色温调得偏冷,好在用户可以在设置中单独调节屏幕色温,我个人倾向于使用自适应显示模式,然后把屏幕色温稍微拉得偏暖一些。
还记得当年 MX2、MX3 的「小白圈」么?除了屏幕本身,15 和 15 Plus 屏幕上下的「额头」和「下巴」也很有讲究。
在「额头」部分,15 和 15 Plus 处理得和坚果 Pro 2 有些像,红外发射、红外接收、环境光传感器全部做了隐藏处理,听筒收纳在屏幕玻璃盖板最顶端的缝隙中,整个「额头」部分唯一明显的视觉元素是居中的前置摄像头,非常简洁漂亮,特别是在白色面板的机型。
另外,和坚果 Pro 2 不同的是,15、15 Plus 还把呼吸灯也「藏」到了听筒内,比坚果 Pro 2 放在正面左上角的设计更加讲究。
对了,15 和 15 Plus 的听筒还可以用作扬声器,和底部组成双扬声器设计,外放效果不错,已经很接近 iPhone X 那个水准了。
MX2、MX3 时的「小白圈」是魅族的一个经典设计之一,在 15 系列上,这个设计通过圆形指纹的方式得到了延续。
15 系列的圆形指纹用的并不是常规的方案,为了能在非常窄的「下巴」里把圆形前置指纹放进去,魅族找汇顶科技定制了全球最小的前置指纹方案(号称总投入 100 万美金……)。
相比 iPhone(X 除外)、坚果 Pro 等产品上使用的正面圆形指纹,15 系列的这个按键面积要明显小了两圈。和魅族之前几代产品一直使用的「腰圆键」面积相比,15 系列的指纹键的面积大概只有 1/3。
不过这颗按键的面积虽小,识别速度却非常出色(号称识别只需要 0.08 秒,全球最快),息屏状态下稍微一碰就能完成解锁,比魅族之前所有产品用的前置指纹指纹都要明显快很多。
此外,魅族还为 15 系列的三款产品增加了压力感应芯片(据说成本有 1 美金),让 15 系列在前置指纹不可按压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原汁原味」的 mBack 体验:轻触返回,重按回主页,屏幕底部上滑呼出多任务,重按两下启动相机。
不过我在使用中发现,习惯了之前的「腰圆键」和 iPhone 的 Home 键,刚开始用 15 Plus 的「mini」圆形 Home 键偶尔会找不准地方,用上几天之后就没啥问题了。
除了指纹识别,15 系列(准确说应该是 Flyme7)终于终于终于加入了人脸识别功能,背后的算法来自商汤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