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农耕)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的母亲为妾时生微子启,后来其母被扶正,生帝纣。这么说来,微子启就现代人所谓的“小娘养的”。
帝乙立纣为王,封微子启为卿士。“微”是启所封国名,“子”是爵名,“启”是其本名。《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微子开,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之讳。
微国在哪?中国史学界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十五里的微子镇,有人说在河南商丘一带,还有人表示应在原山东寿张县西北的故微乡。但下面这段历史大家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
(微子启画像)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微子启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不务国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最后率领一家老小逃到外边去了。
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忠不义的事情。而当时的大臣箕子仍然劝谏纣王,纣王不听,被贬为家奴;比干冒死直谏,结果被纣王剖心而死。相比起来,与纣王同父异母的微子启的行为,确是很不光彩的。
不只如此,微子的行为还有更为时人不齿的地方。
( 微子祠)
史书上还记载,微子离开纣王之后,投奔了西伯姬昌,在周武王伐纣克殷后,还手持祭器来到军门,袒胸露肉,两手绑在背后,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交出当时祭祀时沾酒用的祭器,表示交出祭祀权,表示真心投降。
这是不是卖国求荣?而投降的好处便是,武王释放了他,并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连子孙也得到了好处。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之后发生了管叔、蔡叔之乱。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大封诸侯,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以代殷后。
(周武王画像)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认为,微子启“仁义贤能”,想来应该是因纣王的暴虐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贤能影响了司马迁的历史观点,认为微子启的行为并无不妥之处。而按照当时的观念,作为纣王的兄弟,却不能选择与国家共存亡,这是不能原谅的,后代学者对此也多有批评。
后来包括孔氏在内的后人都认为孔子为圣人之后,没有不道德的行为发生,无非就是大家族常用的“贴金”手段,为自己找一个高贵的血统,维护圣人的形象。
孔氏宗谱上称孔子是黄帝、少昊的后代,谁能说得清?连姓氏都是可以变化的,不要说祖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