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平原地理条件优越、城市优势突出,被称为“天府粮仓”,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一度严峻。
2021年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与“二调”数据相比,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时间减少了40%。
面对严峻形势,四川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势头。显然,这是一根牵动各方利益的难啃的“硬骨头”。多年趋势如何能够一朝扭转?政策落地如何把握轻重缓急?当地干部群众认为,对投入较大、已成规模的农业结构要慎重调整,对占用耕地种草挖砂等行为既要抓现象又要抓根源,对新区闲置、地产或工业项目停产烂尾等存量顽疾要敢于亮剑,不能借口“增量发展”绕路而行。
大城市带大农村,农民收入补差难
成都作为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明显。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需求旺盛,成都周边农村出现了耕地改种花卉苗木的现象。
成都西郊一个典型的传统纯农业社区,是当地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半月谈记者发现周边田里有的改种了桂花、蓝花楹等花木,有一片约50亩的农田成为草莓观光采摘园。
位于成都平原灌溉核心区的另一个传统农业村,交通便利,灌溉渠系发达。半月谈记者在村务公开栏看到,全村耕地面积3261.5亩,大部分土地流转用于花卉苗木种植。
这是成都平原灌溉核心区某传统农业村,该村耕地面积3261.5亩,大部分土地流转用于花卉苗木种植
“现在地方政府鼓励花木老板腾退‘林地’还耕,响应者不多。”一位花木业主说,一边是每亩3000元腾退补贴,一边是亩产值远超3000元的花木,“换你会怎么选?”
也有一些积极变化在发生。位于成都金马河畔的一个村,几个月前地里成片是覆膜草皮,现在半月谈记者重访看到,许多草皮已起走,土壤薄了一层,已复耕晾晒。有的田里草皮还覆盖着薄膜。村民夏应树正在给一块草皮浇水,旁边一块地已经翻整准备种玉米。他说,家里两亩地以前流转给老板种了草皮,上个月成都市领导带队过来现场办公,要求所有草坪收完这一茬就不准再种,统一改种粮食。
上图:在成都金马河畔某村,农民在农田里收草皮
下图:在成都金马河畔某村,村民夏应树在给一块收过草皮后翻整好的农田施肥,这块农田将不再种草皮,而是种玉米
一位流转耕地规模化种粮的业主说,一亩柑橘种植收益几千元,种粮食只有一两百元钱。成都平原一些地方的耕地大量种植柑橘。
经济作物曾作为农民增收主力被力推,如要改变这种结构,农民收入如何补差?采访中多位农民说:“就算土地复耕成田,我也不想种粮,打小工每天挣150元,能买多少米?”
基层监督把关难,闲置存量消解难
在成都平原北部某市,半月谈记者沿沱江上游石亭江暗访,在某镇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附近,意外发现一处口粮地挖砂情况。只见3辆大型挖掘机保持作业姿态停在此处,地面已挖出一个约20亩、最深处超过10米的深坑,坑底四周是层层叠叠的河床砂石层,剖面可见最上面一两米厚的耕作土层已被挖走。
大坑旁是巨大漏斗,砂石就地用传送带送进粉碎机,制好的砂石已堆成一座小山。一名路过的老人说,这里面有她家的几分口粮地,以前种植水稻,每年亩产上千斤稻谷。她本不同意占用,但胳膊拗不过大腿,砂厂老板按每亩3.8万元的价格给了补偿。目前,当地政府已对此成立专班展开调查,对涉嫌在耕地上盗采砂石提供保护的当地派出所原负责人周飞鹰采取了留置措施。
这是在成都平原北部某市某镇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附近拍摄的一处建在口粮地上的采砂厂
总体来看,建设用砂石需求旺盛,开采砂石点多面广,基层一线监督形式较单一,对执法者考验较大。
此外,2015年前后,一家企业集团在成都平原北部某经济开发区合计取得工业用地1218亩,土地出让年限50年。半月谈记者在该企业下属一家能源公司看到,厂区不但没有厂牌,连大门和围墙都未完工,厂区内荒草丛生。该企业在当地的10余家下属企业及合作企业,或停产、或建设滞后,土地闲置且不退还,至今处于艰难处置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