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的品种主要有:
彩绘瓷器: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上彩有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浅降彩。
色釉瓷器:高温釉有红釉(郎窑红、豇豆红、霁红、钧红)、青釉(仿烧宋代汝、官、哥、钧、定釉;东青釉、蓝釉、酱色釉和乌金釉;低温釉有黄釉、紫釉(紫金釉、乌金釉)、绿釉(孔雀绿、瓜皮绿)、蓝釉(洒蓝、天蓝、霁蓝)胭脂水和珊瑚红;花釉品种有仿宋钧花釉(火焰红、火焰青等)、炉钧、云霞釉、茶叶末、铁锈花结晶釉。
青花:是指以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然后上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在清一代,青花瓷器仍然是景德镇瓷器最大宗的产品。其中,康熙民窑的青花瓷器,应该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其优点是:色泽鲜艳、层次分明、题材多样,具有水墨画般的视觉效果。《陶雅》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
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已不如康熙时期那样艳丽了。据唐英的记载,雍正年间比较突出的官窑青花器应该是仿明成化和嘉靖的作品,但传世所见的则以仿宣德青花器为多,而且,在仿宣德时的黑疵及釉下气泡方面也能做的十分相像。雍正官窑青花器中以青花黄彩和青花金银彩器更为名贵。
釉里红:是以铜红料作为着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然后上透明釉,以125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这种工艺在景德镇始于元末。明代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器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但明中期以后一度衰退,直到康熙时期才又获得恢复。康熙、雍正时期的釉里红创作,在明代的水平上又有所提高。康熙时期的釉里红基本上能掌握发色的效果,其铜红呈色作用一般比较稳定,与宣德时的成功作品一样呈淡红色。雍正时期的釉里红比康熙时更加鲜艳,呈鲜红色调,而且成品率很高,多数烧造得十分成功。
青花釉里红: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瓷器。元代已有,明代采用得不多,而往往以青花釉上红彩来代替,到了清康熙时期又发展起来。国内外流传有康熙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中和堂”款的青花釉里红器,往往以青花绘亭台、树干,以釉里红绘花朵,两种色调都比较淡。康熙青花釉里红器有青花龙和釉里红龙相结合的双龙图案,也有青花、釉里红相配合的花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