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宇宙飞船采用的是可以抵挡各种射线的材料制成的。
而当需要进入没有任何保护的外太空进行太空行走时,
宇航员们会穿上特制的航空服来保护自己。
所以,即使没有了臭氧层的保护,
其实宇航员们也不会赤裸裸地暴露在宇宙的各种辐射之中。
美国宇航局就曾用过,一对同是宇航员的,
同卵双胞胎兄弟做过对比试验,
其做法是派遣弟弟到太空执行任务。
在此过程中,他不断对自己的血液、尿液进行采样,
并记录记忆及反应速度。
于此同时,他的孪生哥哥在地球上也进行着同样的信息采集。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回到地球之后,
弟弟出现了颈动脉硬化、肠道菌群改变、
认知能力下降、衰老和视网膜变厚等症状。
有部分的基因表达出现变化,
但在回到地球之后,
大部分的基因表达也都逐渐恢复了基准水平,
只有7%的基因表达存在变化。
而且,就算这些太空射线真的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那肯定也是“一视同仁”,
并不会区别对待,那为何对男性却没有影响?
为何只有女性宇航员不能生育后代?
毕竟生育不是女方一个人的事情,
所以显然这个也是谣言!
但是数据表明,
世界范围内的900多位宇航员中,
女性宇航员的比例只有10%左右,
我国也只有两位女性宇航员。
那么为什么男女宇航员的数量相差如此大呢?这就要从宇航员的选拔标准说起了。
其实,宇航员的选拔过程中并不会对性别做特殊的规定,
而是综合考量各种因素,通过相同的项目进行考核的。
首先,候选人要求身高体重满足要求、身体素质好。
其次,对满足基础选拔要求的候选人会进行医学检查,
身体健康只是入门条件,还不能携带任何慢性疾病,
比如说有色弱、鼻炎、皮肤病、龋齿、脚气等等都是不行的,
而且不能有近视,全身上下也不能有任何的伤口。
再次,需要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生理功能考查;
比如说失重训练,超重耐力训练等等。
最后,则是更为细致的考察,包括家族是否有遗传病史,
以及三代以内的亲属是否患有重大疾病等。
在这个过程中,
男性先天的身体素质优势就得以凸显,
能够入选的女性则成了凤毛麟角。
而可能已婚已育的女性身体条件更加稳定,
心理素质也更加成熟,抗压能力更强,
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太空复杂多变的环境,
所以一般在选拔中也更加禁得住考验。
不过这也并不是必然的,
比如和刘洋一起接受训练的6位女性中,
包括刘洋在内的5名成员均未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