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要去吗,高中同学聚会有必要去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00:16:23

文章作者:娜娜酱—对生活多了点坚持与冒险精神,希望通过写作找到自己的瑜伽妹子

稿件来源:秋叶写作特训营

助教:林琳

编辑:燕子


01、同学之间有了差距,聚会就“变味”了,还有必要参加同学聚会吗?


每逢年底聚会多,我的姐姐小云刚参加了同学聚会,她掩饰不住地失望:本想找回最初的同学情谊,但是话题中却夹杂了太多的比拼:拼孩子,拼工作,比职位。

有的同学晒出孩子的照片,有意无意地说已经进入某某名校;有的同学在单位算是受尊重的业务骨干,结果一聚会,行长、局长太多了,差距面前难免失落;有的同学一边抱怨房价太高,一边不经意地感叹幸亏早期买下了三套。

与学生时代相比,唯一不变的现象是:精英永远抱团,屌丝始终扎堆。

姐姐感叹,时光已逝永不回。同学之间有了差距,聚会就“变味”了,谈感情少,谈利益多,多少有些功利的味道。再也不想去了。

这让我想起,知乎上有人问:同学之间慢慢拉开了差距,还有必要参加同学聚会吗?

最高赞的回答是: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最普通的日子,和爱的人生活在小城市,钱够用就行。可是又害怕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太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得远一点,给普通人一点出路,让雄鹰和井蛙各自幸福。

这其实透露了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正是同学间的差距刺激了我们心底那一丝敏感的自尊,对自我的不满意导致我们无法直面同学会。

但是,人与人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同学聚会,差距就在那里。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勇气去结交同学中的成功人士,有没有想法去了解他们成功背后到底有哪些优秀的特质。

成熟的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又要学会做好圈层管理,也就是把握社交主动权。同学聚会是多么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啊。

因此,我很乐意参加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要去吗,高中同学聚会有必要去吗(1)


02、成熟的人际交往标准:或者高兴,或者推进,把握社交主动权

作家林特特曾经说过:值得去参加的社交,或者高兴,虽没有实质作用,但能让你开怀大笑;或者推进,虽然不太愉悦,但能够解决手头困扰的问题。只要二者符合其一就行。

1.为了简单的心情愉悦而参加同学会

有时候,我们给同学聚会承载了太多不必要的意义。

实际上,只是去看看那些曾与我们相伴走过青春的面孔,就已经十分可贵。

我们早已褪去年少时的稚气,肩上全是责任与担当。表面乐呵呵,面具下面藏着一张你根本未曾看到过的脸。

共同回忆过往时,发现只有那个时候的自己才是无忧无虑的。

不是因为谈感情少了,而是我们“不懂得”谈感情,误以为谈感情仅限于叙旧。

同学聚会中,可能,他的一个建议或者一个忠告,就能让我们少走几年的弯路;

可能,他善意的提醒和指点,就能让我们得到滋养,某天因这一两句话形成一个创意;

也可能,当时的你正在郁闷,却因为同学间的互倒苦水得到抚慰。

总之,你面前的这个人,或是你要参加的这场活动,让你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段,就不虚此行。

2.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而参加同学会

在聚会中,你看到小A边敬小B酒,边嘟囔着:王总呀,听说你和XX项目的负责人是老熟人,看在老同学份上,要不你帮我引荐下。

小B眯着眼说:“引荐倒是可以,到时候你可别过河拆桥呀……”

小A对小B使眼色说:“其他事都好说,都好说……”

这样的画面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但是我们没有想过,这一个机会也许对小A而言,能挽救他于水深火热。

我们习惯把同学的情谊无限放大,放大到不能与任何利益扯上关系,否则就觉得这段情谊不纯粹。

不是因为谈利益多了,而是我们被认知中的利益冲突吓怕了,误以为谈利益就必然伤感情。

要么做个老好人,不带任何目的性地去交朋友;要么就是个坏人,总是希望对方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要么建立一段没有任何利益的纯友谊,要么就是只为自己考虑的小人。

这不就是一种极端思维模式吗?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又能够合情合理地实现与他人价值的交换。

3.不要将同学关系的情感因素与价值因素对立

成年人之间的社交不仅有情感因素,还有利益因素。

情感因素是指和对方相处感到很舒服,这种连接是偏感性的,但同时也是松散的,合则来不合则分。

价值因素则是双方都彼此需要对方的价值,自身价值越不可替代,建立的关系就越紧密。

优秀的人际交往关系,最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价值因素:能够有方法地利用他人价值的人,别人更愿意追随他;能够有价值地被他人利用的人,别人更愿意回报他。

我们要把握社交的主动权,首先不要再把情感因素与价值因素对立看待。

同时明白,同学关系也是我们社交圈层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需要通过正确方法去管理的社交对象。


同学聚会要去吗,高中同学聚会有必要去吗(2)


03、掌握三大原则,把握社交主动权,让同学聚会既有情有义,又互利互惠

在驾驭人与人的关系时,一个人最强大的能力是什么?

是有吸引别人的能力,也有留住别人的能力,还有离开别人的能力。也就是说,所有的社交都应该有原则。

1.筛选有效社交,你不需要参加所有的同学聚会

有的人同学聚会一概照单全收,这并不符合“或者高兴,或者推进”的原则。

如果既不开心又没有实际效用,我们只是碍于面子、人情世故,甚至是害怕一个人待着寂寞,就无法直接拒绝,那只有一个“怂”字可以形容,活该被无效的社交偷走人生。

(1)一定要去的聚会。有重要的好友,师长出席,平时很难见面;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组织者或者协调者,当然必须到场;某位同学掌握你特别想了解的行业信息,也需要见面接触,不要指望通过微信加好友就能要到信息。

(2)可去可不去的聚会。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部分同学经常组局,形成了日常的稳固关系,临时起意叫上你,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斟酌,是否有前文所述的必须到场因素。如果自己完全是凑数的,建议不要浪费时间。

(3)需要割舍的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关系一定不是排在第一顺位的关系,如果聚会与家庭安排、工作安排、学习安排冲突,那就应该暂且割舍。

微信、发邮件、打电话,或者事后一杯咖啡的简单约谈,都可以建立关系,不是非要吃一顿饭,把人们从天南地北揪出来聚齐。

比只谈利益更可怕的是,让同学聚会成为一种情感绑架。

2.拒绝花式攀比,你是来往最亲密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不可否认,线下聚会总会变成某些人秀恩爱,晒娃,刻意炫富的场合。

有位朋友跟我说,我明明不喜欢造假,不喜欢炫耀,可在那种环境下,就不由自主变成了另一个人。真讨厌那样的自己。

美国的商业哲学家、成功学创始人吉姆.吉恩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你是与你相处时间最多的5个人的平均值。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价值观、审美会和你最亲密的5个人越来越像。

圈出最重要、最欣赏、最希望趋同的5个人,重点和他们发展关系。

也许同学并不算特别亲密的人,但是在一个封闭的场合和他们说话,聚会,他们带来的信息也会影响你的心情。

令你讨厌的人,甚至会带来你对自己的不满,让你感觉到生活的压力。

其实很简单,如果讨厌那样的自己,就离开让你变成那样的人。

3.学会圈层管理,让同学资源既有温度又有宽度

首先,思考你的社交圈层里需要什么样的人?有几类人最应该纳入我们的圈层中,长期维护关系。

导师——在人生方向、职业发展或是人际沟通上能为你提供有效建议的人。

业内专家——某方面比你专业的人,关键时刻能为你指点迷津。

跨界通才——帮你拓宽眼界,提供高瞻远瞩的想法。

梦想家——不管你的计划看上去多么不成熟,都会认真地聆听、给出建议,他们很可能成为你将来的事业伙伴。

实干家——如果你的圈子里全是梦想家,那大家只会一起自嗨。你需要实干家挑战你的想法,推动你采取行动。

相比只为了满足情感需求的朋友圈,多元化的社交圈虽然不见得全是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可以定义你的眼界、格局、资源,决定着你未来能走多远。

其次,主动管理这部分社交资源。

(1)学会接纳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要随意给他们贴上“标签”,而是去接纳不同人的喜好和习性。

(2)通过多样的通讯方式传递问候。即使不经常见面,也可以在微信群互动交流,朋友圈微博里互相评论点赞,重要节日单独送上祝福,线下组织小众聚会。

(3)让资源流动起来。要把“同学情谊”变成有效人脉,应该先从自我做起,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想法、时间和经验分享给他人。

让自己成为对他人有帮助的人,要相信,不是成功了才能给予,而是给予了才能成功。

最后,把握社交成本,平衡社交安排与个人生活。如果一个人在社交上的投入严重影响他的工作与生活,那么这种社交也是失败的。


同学聚会要去吗,高中同学聚会有必要去吗(3)


一点总结:

我喜欢参加同学聚会。

小时候不懂时间的珍贵,总认为身边的人一直会在,直到年岁渐长,才发现有的人分开后,就真的从此后会无期。同学聚会就像一根连接着过去的纽带,我希望这根纽带一直都在。

但我会主张用成年人的态度去对待它。成熟的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又要学会分层维护人际关系,也就是把握社交主动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