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天气 漫天飞舞的蝗虫,想象着行走其间,默默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欣赏完“硬照”,再来点真实数据了解一下此次蝗虫的破坏力值。
首先是东非。
近几个月来,非洲之角(即东北非洲)是沙漠蝗虫的“重灾区”,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为25年来最严重,而肯尼亚为70年来最严重。
这群东非蝗虫群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沙漠,早在2018年就开始大规模孵化,经过几轮快速繁殖,从阿拉伯半岛成群结队地一路飞过红海、亚丁湾,抵达东非,祸害当地。
怎么祸害的?当然是粮食遭殃了。
这是2月20日在肯尼亚基图伊一处农场拍摄的蝗虫。
俗话说,“蝗军过后,寸草不留。”可见蝗虫的危害力,而此次东非蝗灾的沙漠蝗虫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害虫,最严重时1平方公里内最多可达数千万只蝗虫,一天吃掉的粮食相当于3.5万人的口粮。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20年2月3日发布的沙漠蝗灾情况公报(第496号)显示,全球受威胁区域已有246477公顷,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导致东非地区的1300万民众面临粮食危机。
“蝗灾会持续多久”想必是那些深受其害、担心“没口粮”的东非民众最关心的事儿了,FAO对此也作了回答——目前东非的蝗虫仍处于繁殖高潮期,虽尚未达到最高级别,但在3月和4月会形成新的蝗虫群,有进一步加剧灾情的可能性。
然后是印巴。
其实,印巴的蝗虫并不像之前很多媒体报道的那样是来自东非,印巴蝗灾发生于2019年夏季并一直持续到2020年年初,且种群来源仍然未知。
虽然是不同来源,但破坏力却惊人的相似。
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蝗虫就浩浩荡荡地席卷了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受灾面积超20万公顷,近三成农作物受损,数十万农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