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剅口红军烈士陵园位于监利县汴河镇剅口街道。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4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10日,在鄂中南部特委的领导下,剅口举行总暴动。接着在洪湖岸边20多处地方也发生暴-动,暴动武装汇集剅口柳蚌湖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五军”。
1929年6月,周逸群、段德昌在此组建了洪湖游击总队,并举办鄂西5县军政干部训练班。1930年3月,监利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监利县苏维埃政府,7月,又在此设置了湘鄂西红军兵工厂,红军后方总医院和红二军团后方留守处。剅口被湘鄂西军委称为“水上红色堡垒”。
1932年9月31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机关在红七师和监利警卫团的保卫下,挥泪告别剅口,撤离洪湖苏区。当时,红军总医院的伤病员和在“清湖”中被敌人抓捕的革命同志共5000多人惨遭敌人*害。
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湖北省民政厅于1969年在剅口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百余亩,正中耸立着一座高12.5米的烈士纪念碑,右侧为接待室。园中苍松翠柏交相辉映,环境幽静,庄严肃穆。1989年11月,监利县委县政府又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修建了一座高5米,直径10米的烈士公墓,合葬了5400多具革命烈士的忠骨,并在公墓旁立了一块高1米、宽1米的花岗岩墓碑,镌刻着革命烈士公墓碑文,以志永铭。
3、花子桥红军烈士陵园,据史载,清朝末年,分盐镇易台村称作西荆河。这里人口稠密,群众来往较多,无钱修桥。有年春天,一名姓李的叫花子(乞丐)行乞到此,看到西荆河两岸百姓过河不方便,于是倾其所有解囊捐款修了座桥,但后人不知其名,为了纪念他,百姓们将这座桥称为花子桥。
土地革命时期,周逸群、贺龙、邓中夏、崔琪、段德昌等同志为了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在分盐、剅口、周老咀、瞿家湾、新沟咀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此革命时期,分盐地区人民为党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1932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师政委鲁易同志在新沟咀战役中身负重伤,转往易家台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不幸殉难,安葬于此;湘鄂西省委委员、监利县委*黄友楷等1300多名红军指战员为革命英勇献身,也葬于花子桥。
1985年9月,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了“青史永垂”和“花子桥红军烈士陵园”园名。主碑高12.8米,陵园总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主碑下有8级台阶。聂荣臻元帅也题写了“鲁易烈士纪念碑”字样,以纪念红三军将领鲁易。1986年12月4日,监利县委、县政府为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在陵园内立碑,现在周围苍松翠柏葱葱郁郁,大小墓碑屹然挺立。
大垸流港革命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