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路上没车,导航非要告诉我道路拥堵,像见鬼了一样,要是在半夜我都不敢走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上述的情况,明明路上只有寥寥几辆车,导航地图上非要显示当前为拥堵路段,让很多不清楚具体情况的朋友选择了绕行该路段。
恰好正值春节期间,大家都开始往老家出发了,在我身边就有一些朋友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对这件事提出了疑问。
我又问了身边几位经常开车的同事,确实,目前主流的导航软件几乎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有人在半夜出行,遇到这样的情况的确会吓人一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手机导航的拥堵信息“真假难辨”?
别急,如果我们要弄清楚这件事情,还要从导航软件“路况信息”的原理聊起。
采集“用户数据”,判断道路情况
导航软件想要知道路况的详细信息,并且智能分析出路段是否拥挤,其实并不难,在原理上很简单,最主要的还是“用户数据”这一环节。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在打开App获取便利的同时,也要进行“等价代换”,付出相应的信息才能免费使用,那么在导航层面,我们付出的就是我们的行车数据。
这里指的行车数据是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行驶路线,通过我们手机GPS信息,系统就能获取到行驶速度、位置、方向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车流量信息,这样,导航系统就能通过大数据准确判断该路线是否拥堵等情况了。
如果GPS的位置信息停留在某条线路上时间过久,那么系统就会怀疑这个位置是否出现了堵车、事故等情况。如果系统难以确认,甚至还会弹出通知,询问你是否遇到交通拥堵或者出现交通事故,让我们选择是或不是。
当然了,大数据并非是用“个体数据”来进行整体判断的,它也会将所有在这条道路上的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整合。比如有十个信号出现在这条路上,并且十个信号都处于缓慢行驶的状态,那系统基本就会判定这条道路为堵车状态,让其他用户避开这条拥堵路线。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这样得来的数据并非准确,但事实上,已经有足够的样本为导航系统提供数据了,而这也是这些导航软件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