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头这个官职,建立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主要是军中的官职。按照《资治通鉴》记载:“唐之中世,以诸军总帅为都头。至其后也,一部之军谓之一都,其部帅呼为都头”,也就是说,都头在唐朝时候相当于军中的统帅!即使后来降级了,也相当于部队的首领!
到了宋朝时期,沿袭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军制,军队最高统帅下,设立了马兵和步兵总管,其中步兵总管就叫做“都头”。比如宋真宗时期和辽人作战,征兵时设置的步军统领,就叫做都头。都头下面管辖着一百多人的宋军。
但随着“重文轻武”传统的深入,武人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到了宋徽宗时期,都头这个职务,已经变成了最底层军官,而且其任命不受朝廷约束,县令就可以直接任命。比如阳谷县县尉任命武松为都头时,就没有经过朝廷。
这时候的都尉一职,其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派出所所长,正科级的干部。也就是说,武松相当于阳谷县派出所所长了。
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武松*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县令欣赏武松,就让师爷把判罚写轻了,只是将武松被刺配孟州。可见县令是有权决定武松的生死的。
但是在宋朝时期,地方官是无权决定其他官员的生死的。由此可知,武松并不属于“朝廷官员”的范畴。
另外,从细节处也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阳谷县县令经常指使武松去做一些琐碎之事,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职权范围。
因此,武松的都头职务,其实是没有品级的,他和主簿、师爷这些职务一样,只是县令的私人班子,是编制外的临时工!
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做过都头好汉不少,比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就做过郓城县都头,“青眼虎”李云做过沂水县的都头。他们和武松一样,都只是没有官身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