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这首诗广为传颂,深入人心。短短二十八字,把游子思念亲人的情愫表达得淋漓尽致。
农历九月初九自古被认为是一个上好的吉日,在这天,古人会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还会吃重阳糕,喝菊花酒。
这么重要的日子,自然会受到百姓的重视,因此,重阳节也有很多别称。每一个别称都代表着不同寓意。
重阳节
九月初九之所以被称为“重阳”和《易经》分不开,《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名称。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在这里,云帆祝福大家秋色九月九,幸福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