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还有一种有名的拍摄手法叫作动态变焦,也被叫作希区柯克变焦,利用焦距和拍摄位置的变化,拍摄主体不动的情况下,也能改变背景透视,突出主体和氛围感。
在DJI Mimo APP中,将拍摄模式切换到动态变焦后,操作相当简单,只需要选定主体之后,画面会提示需要后退或者前进,根据剪头提示方向移动手持云台,等待一段合成时间后,便可获得希区柯克变焦。
DJI OM 5的大部分功能都需要连接APP来实现,因此每次带来产品更新的同时,DJI Mimo必然也是会同步更新不少新功能。让手机云台的可玩性和创作属性,很大程度上都仰赖软件功能。
就拿动态变焦来说,上一代OM 4已经可以调用手机长焦镜头,在使用DJI OM 5时,我发现,在拍照和视频模式下,DJI Mimo都可以调用超广角镜头了,只是依然存在变焦不够平滑的问题。
不过不管动态变焦、旋转拍摄看起来多酷炫,最终还是得要拍出来有用,把这些片段连接成一段有意义的视频,才能达到记录、叙事、分享的目的,这才是真正满足了创作需求。
“拍摄指导”是我推荐它的理由
现在有很多APP的做法都是套用模板,按照提示分段录制好视频,选择合适的BGM,然后软件生成好一段几十秒的视频,大疆就有类似的Story模式,转场酷炫,但玩多了也容易腻。
这次DJI OM 5又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拍摄指导”功能,囊括了公园、海边、城市、探店、居家等多个场景,每个场景下包含多种题材,比如公园场景下就有情侣出游、公园野餐和家庭出游的不同题材。
它甚至精细到帮你写好了分镜,并同时提供第一人称拍摄和第三人称的教学画面,低机位拍摄、旋转拍摄、推拉摇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基础拍摄手法,光是看这些教学画面,就感觉涨知识了啊。
实操的时候,可以先看画面左侧的拍摄指导再拍,也可以边看边拍,只要多跟练,这不失为一种视频拍摄的速成大法。不过由于一边输入一遍输出,计算量较大,手机发热的情况也很明显。
同时,当没有开启拍摄指导时,它也能通过智能识别拍摄场景,推荐适合的拍摄手法,并在界面弹出第三人称的教学画面。我试了试发现,这种主动式的拍摄指导还比较频繁,如果不喜欢,可以在设置界面中关闭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