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也只是用一些瓶子、砖头作为射击目标。对于这类静态的被“射”主体,总觉得不够刺激,不新鲜。在小伙伴们的提议下,转而将目标投向了麻雀。
地上的麻雀,伴随着“叽叽喳喳”的叫声,轻松欢快的、一跳一跳的在地上啄着小虫子。左手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子弹”,右手举起弹弓放在眼前,碎石块放置在皮革中,以“拉弓”的姿态,将皮筋拉至极限,闭上左眼,屏住气,动作一气呵成。
全神贯注的聚焦在麻雀身上,样子像极了摄影师拍照的某些时刻,就这样,我按下了“剥夺生命的快门”,松开了弹弓,朝目标射击。(在英文中拍摄与射击有着同样的词汇)
“嘭”的一声闷响,麻雀被击倒在地,小伙伴都发出来“兴奋的叫喊声”,似乎觉得这是值得炫耀的事情,捡起奄奄一息的麻雀时,看到嘴角流出鲜血,随手扔在地上后,坐在角落休息,没多久,便有2只麻雀围绕这只“将要离世”的麻雀身边,久久不离去。
年少的我,或许对此类场景不够敏感,或许有山村孩子的野性包含在内,无法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看不到生命的珍贵,也许这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审判”,一直站在上帝的角度去审问其它生命。
现在的我,回想起,也许,那是它的家人,我用一把弹弓,打散了一个家。
三:生命,比你想的还要脆弱我所生活的地区,不是城市,不是乡镇,也不是农村,而是国家所开发的矿区生活区,可以理解为占用当地村民的一片地,而开发出一片矿工以及家属的生活社区。
如果你不懂煤矿矿区的生活,那么我建议你了解一下知名作家路遥笔下的矿区生活,名著《平凡的世界》所属原型为鸭口矿,该矿也属于我的生活范围,书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再现矿工生活。
在我们当地,有一句话叫做“老子挖煤,儿掏碳”,所以,矿工子弟多数都有意、愿意从事煤矿工作,毕竟属于“国家饭”,所以,成年的我也就随大流,进入了煤矿,开始了“职业矿工”的生活。
在进入煤矿之前,早已听说这是“高危”行业,走在煤矿生活区,对坐轮椅、残肢断腿的现象早已是看淡。
早期的煤矿,虽然对安全“强调再强调”,但人们的意识与素质却远远跟不上,所以,这类伤亡事件司空见惯。不是哪家矿工“放炮”被炸身亡了,就是“冒顶”压死,如果说残疾了,那么,也就是残疾了而已。
因为,他还活着。
有些时候,人们总会报以侥幸,我也是一样的。
煤矿是24小时轮班制,分为早八点,午四点,晚零点。我在上完夜班后,黑的就像别人口中“从煤堆里爬出来的一样”,我只会笑笑,露出一排大白牙。
但有些人,没能活着走出来。
11.28陕西铜川陈家山矿难,2004年11月28日上午7时10分,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在井下的293人中,有127人安全升井,造成166名矿工遇难。
有关新闻就不在这里过多的描述,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相关事件,只不过我记得,当时我们煤矿上的人都说是相关负责人在接到已经“失火、瓦斯超限”的消息后,强令矿工继续生产,不然就以旷工、劝退等规定处理。
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撤回所有人,安排瓦斯抽放、灭火等相关工作,确保瓦斯浓度与通风系统均正常后,方可继续生产。明火与瓦斯超限,这属于重大事故与重大隐患,在这种条件下继续生产,无异于用生命在挑战死神。
大自然馈赠于我们人类能源财富,这是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如果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能源,这种有违伦理与法律的事情,势必会让人类付出代价。
这种代价太可怕了,继而“嘭”的一声,矿井的瓦斯爆炸,引发煤尘二次爆炸,夺走了百余人的生命。
人与自然本应是和谐相处,但如若非要对抗,渺小的人类就像铁板上的蚂蚁,以卵击石,但不应该让这些无辜的矿工来承担,都是为了一口“饭”。
他们,没能活着走出来,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仅在一瞬间,人命是命,引起了高度重视,现在的煤矿不再像以前那样。
这样的代价太高了,没有一个人可以承受这样的代价,也没有资格与自然对抗。
四:现代版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在直板手机与诺基亚手机纵横市场的年代,谁能用上拍照清晰的数码产品,可真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儿,所以,转而走向了摄影之路,外观“大大”的单反相机让朋友给我贴上了“艺术、专业、摄影师、有面子”的标签。
当“艺术”与“荣誉”互相衔接在一起时,就有人愿意不惜成本,甚至是践踏生命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网传摄影界中流传着一些“青蛙的艺术照”,先来“赏析一下”大师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