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很多朋友自自然然地会联想到高高的写字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还有不低的薪水和福利。
然而,并不是。
例如。
兰兰,24岁,甘肃人,初中文化,贸易跟单,工资4K (应该有佣金)。
公司接到订单后,将订单发给合作工厂,按客户要求跟进产品质量和交货日期,负责和客户对账、催款等事项。
兰兰来上海5年,一开始是在电子厂流水线上工作,常被车间主任骂,手脚慢,不动脑子,干活效率低,年底拿了3K的年终奖,是别人的一半。后来,开始做文员,电脑也会,打字都很慢,边做边学边被领导批评,一路跌跌撞撞,工资可能并没有涨多少,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在对业务熟悉了,又被家里催婚,要回家相亲,也许就在家里不出来了。离职前,还要把新招进来的小姑娘带上路,却被小姑娘投诉,说没教她啥东西。兰兰想不明白,还自我反省了一整晚,是自己不教吗?除了基础知识,和客户如何沟通的技巧,不应该是实践出来的么。
兰兰说,她文化低,工作上总犯错,总被批评,她就受着,错了就改,慢慢地,错误也就少了。这些年她有了很深刻的认识,那就是要不断学习,哪怕她这次回老家不来上海了,她也决定去报个成人高考,考个证。
再例如:
吴姐,47岁,湖南人,小学文化,一线工人,工资4K 。
吴姐入职,填入职表时不知道籍贯栏应该填什么,会写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已经非常不错了。
吴姐能入职,实在也是工厂招不到工人,不然是不符合用工要求的。因为要上机台,虽然操作简单,但速度摆在那儿,手脚不麻利点就会跟不上。
果然,在车间适应了三天,且不说速度跟不上,接受能力也慢,产品不管好的坏的,通通都装到箱里了,品检一过来抽检,会耐心教她区分,一次两次这样能理解,次数多了,品检就有脾气了,大家也心照不宣地放弃吴姐了。
不到一周,吴姐以吃不消为由,提出离职,部门领导也便默许了。
我也是淹没在大上海里的最不起眼的打工人,确实也见过高高的写字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但听得更多的是此起彼伏的设备声,和不断被拆掉的旧房子与正在建起的高楼。
总听本地居民,是市中心哪个区的拆迁房,要集中安顿到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