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汉墓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十大藏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11:06:39

1972年4月25日晚上,发掘人员在第四层内棺盖上,发现了一幅T形彩绘帛画,帛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从北京请来的王予专家连说此帛画价值连城。2000多年前的帛画,已经没有韧性,既不能卷起,又不能折叠,帛画的画幅大,要完整地揭取,难度较大。最后经过研究,还是将外层的朱漆棺盖盖好,到第二天再动手取起。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时期文物,长31、宽22.5厘米,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长沙马王堆汉墓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十大藏品(5)

人物龙凤帛画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画面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绘一龙一凤,凤引颈昂首、展翅向上,作奋爪迈进之态;龙头生双角、身躯蜿蜒,呈腾跃飞升之势;中层绘一高髻细腰、广袖长裙、合掌侧身而立的贵族女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下层绘一弯月状物或以为是引魂升天的独木灵舟。

帛画绘画以白描为主,间以单色平涂,其线条流畅舒展,形象勾勒形神兼备,尤其是龙、凤的动态渲染和人物的静态刻画,形成一驰一张的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是中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物肖像画之一。

素纱襌衣

曲裾素纱禅衣,西汉早期文物,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沙马王堆汉墓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十大藏品(6)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椁室西边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内随葬了软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时装,其中2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禅衣特别引人注目。其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其用纱料约2.6平方米,如果除去较厚重的用作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重仅12-13克。

兰亭序

现藏湖南博物院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其纵24.5厘米、横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残存)。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钧、唐宇肩、顾莼、梁章钜、梁同书、孙星衍、石韫玉、李佐贤、韩崇诸跋。

长沙马王堆汉墓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十大藏品(7)

因这卷唐摹《兰亭序》所用的是绢本,有些纸上的效果不易体现出来。再加上年代的久远,绢色陈旧泛褐,使之与当时的艺术效果有了距离。但主要的笔意、字形仍然保存了下来,尤其是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表现出了映带关系和顾盼姿态。还有点画的肥瘦、牵丝的联系,都明白地使人看到书写时行笔的轻重、徐疾 。

辛追

辛追(约前217年~前168年),生于秦始皇五年(前217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育有一子利豨;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享年50岁。

于1972年出土于原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

大禾人面纹方鼎

商代晚期文物,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通高38.5厘米,约1958-1959年于宁乡县(今宁乡市)黄材镇胜溪村出土。

长沙马王堆汉墓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十大藏品(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