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这个中国男孩在学校就小有名气。
随便找个老师打听,她都会向你透露关于他“学雷锋”的种种事迹。
主动帮忙擦黑板,主动帮老师提笔记本电脑。老师们表示可以自己来,但他还是坚持,“不行,我就是要帮!”
就连他的着装,也成了校园里的一朵奇葩。
课余时间,他总是在用镜头记录关于罗马尼亚的一切。
树上的乌鸦,楼下的雪堆。一天他到博物馆参观,看得比当地人还要认真。
有人尝试着用英语和他交流,他竟流利地说出一口罗马尼亚语。还告诉人家,“我是来留学的,我想听你说罗马尼亚语。”
最有趣的。
是周末那天的国家文化节。他沿着小路散着步,只身前往巴克乌的美术馆。那时馆里正举办着文化集会,这是一场每年都会有的“例行公事”,大家聚在一起只是露露脸罢了。
但在他看来,并非如此。
他似乎早已为此精心准备。只见一身严肃西装的他出现在了会馆的中央,掏出那本随身携带的埃米内斯库诗集,念了起来。是那首他最爱的《我对你有什么愿望呢,亲爱的罗马尼亚》。
我对你有什么愿望呢,亲爱的罗马尼亚。
埃米内斯库的国家,光明的国家。
你向世人证明了你伟大的过去,并将拥有伟大的将来!
就像埃米内斯库曾祝愿过你的那样,就像人民仍然心愿的那样......
起初,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愣头青是哪冒出来的。
他想干嘛?
带着一顶当地的滑稽帽子,腼腆地说着罗马尼亚语,大家都被他逗乐了。
但随着他念出一字一句,整个会馆都为他安静了下来。
人们边听边想着,这个外国人的罗马尼亚语怎么说得这么好。
念完之后,他又用中文把这首诗念了一遍,在场的罗马尼亚人纷纷为他鼓掌
“他的语言天赋让所有人惊叹。”
就连他的老师也对他赞不绝口。
不远万里来到人口不到昆明一半的国家学习小语种,对身边常人眼里平平无奇的事物感到好奇。
他记录的每一个镜头,做的每一件傻事,每一次“社恐”行为的背后,是他对罗马尼亚炙热的爱。
这让罗马尼亚人都受宠若惊。
过去我们对罗马尼亚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金棕榈导演蒙吉。
他的电影《四月三周两天》,讲述在罗马尼亚的特殊时期,需要堕胎的女大学生,是如何遭遇这个国家的铜墙铁壁,在伤害和屈辱中,寻找希望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