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江夏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入居福建,始于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黄姓为当今中国第7大姓。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嬴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
大舜是四千六百多年前的上古英雄,由于他"至孝"的名声,和耕作、渔猎、制陶等方面的卓越才能,以及人品、人格的独特魅力,被华夏首领唐尧看中,将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大舜。
大舜不负圣命初展才华,他治理华夏、东夷流血争夺的妫汭之地,使其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建都,成为双方的贸易中心。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四凶作乱,身为摄政王的大舜*了治水不力带头谋反的鲧,然后启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终于降服了水患,发展了经济。
大舜在政治上以德治国,修订立法,建立五刑,使民族融和,天下和谐。最终,一统天下的大舜将帝位禅让给禹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商均,成为历史上伟大的帝王和原始民主制度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