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记者在雁江区丹山镇顺家村看见,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映入眼帘,沉甸甸的稻谷低着头,弯着腰,长势喜人。伴随着“隆隆”响声,稻田里,三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奔跑”,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被卷入收割机,看着从收割机的“嘴”里吐出来的稻谷归仓,种粮大户万志祥脸上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水稻收割现场
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辖区面积227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余万人,是雁江区的人口大镇和农业重镇。
据了解,丹山今年实际种植水稻2.7万亩,其中顺家村内种植1200余亩。
几十年难遇的干旱,取得如此“丰”景,丹山是怎么做到的?
自今年旱情出现以来,丹山镇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旱情,很大程度缓解了旱情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可能保证粮食产量。
“今年丰景来之不易,自7月以来,丹山镇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集中排查全镇灌渠40余公里,处理渗漏、淤堵渠道500余米;旱情期间,累计协调水库放水80余万方,保障2.4万亩农田的正常灌溉”,丹山镇副镇长徐州看着正在收割的稻谷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丹山的农业“丰”景更是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耕耘。
水稻收割现场
一方面抓调度,丹山镇建立抗旱指挥部,以丹山镇9个片区为单位,逐村分析、统一指挥,对现有水源统一调度,解决用水问题。今年7月以来,全镇共组织群众清掏机井146口,新建井31口,启动维修泵站80余处,紧急调度各类抽水设备900余台,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抓技术指导,建立9个农技抗旱服务队,进村入社指导各类种植主体对旱情影响的水稻、玉米、大豆等各类粮食作物进行现场指导。引导各类业主和百姓采取遮阳网、秸秆覆盖、夜间补灌等自救方式,最大可能杜绝旱情转灾的情况出现。
丰景喜人,来之不易,不负厚土、不负人民,每一粒稻谷都凝聚着干部群众8月在田间地头抗旱保收的每一滴汗。
据顺家村村支部*潘其彬介绍,受高温干旱影响,今年稻谷亩产只能达800斤以上。下一步将用好冬闲田,通过种植蔬菜、小麦等农作物来弥补今年干旱带来的损失。(川经瞭望记者 汤斌 实习记者 赵旭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