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的评价都是非常之高,特别是对刘邦,*说道:“这是封建社会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主席为何有此一说?
通过主席的言论,结合历史,我们发现原因有三个。
后面两个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
1、决策对头,用人得当
*说:“刘邦为何能打赢项羽?一是决策对头,二是用人得当!”
*总结的这句话非常之精辟。
所有人的成功里,有一个天大的秘诀:不是勤奋,而是选择。
这就是所谓的“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小到管理一个团队,管理一个企业,大到管理一个国家,顶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决策”。
决策对头,事半功倍。决策失误,劳民伤财,还无结果。
刘邦和项羽对垒,武力值比上项羽就是个“渣”,但他的决策确实比项羽高明。
秦朝后期,宦官赵高作乱,朝廷混乱不堪,民间百姓苦不堪言。
此时,项羽和刘邦都选择了揭竿而起,这是一个“创业者”正确的选择,抓住大势,把握风口,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这一决策,两人不相上下。
但是,后面的决策,刘邦和项羽高下立见。
秦国被灭,项羽直接回了老家彭城,放弃了地理位置绝佳的咸阳、长安,并且大封诸侯王,这两个举动,直接造成了三大隐患,一是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力大为下降,二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三是分封完诸侯王,项羽的西楚,风险肉眼可见般向上增长。
而刘邦,委屈之中被封为汉中王,他假模假样地对项羽展示出“感恩戴德”的样子。
而出了汉中后,刘邦把都城建立在了长安,进可攻,可以一路向东;退可守,函谷关只要把握住,虽千军万马,攻破也是异常艰难。
我们带着“上帝的视角”看古代的各封建王朝,那时的都城大多要建立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建立在北方,可以最大程度地集中资源,一来可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二来可以把华夏腹地保护得更好。
说白了,北方就像一个人的脊梁骨,南方就像一个人的五脏六腑,放弃北方,意味着背难挺直。
刘邦选择了建都北方,项羽选择了建都南方。
刘邦封王小心翼翼,封的异姓王,后来又都给平了。
项羽封诸侯王,完全没章法,直接恢复了先秦的诸侯国,这就埋下了“诸侯王不断反项羽”的种子。
在决策层面,选择起义,项羽和刘邦没多大的区别,都把握住了风口;选择都城,项羽差得太多;选择国家结构,项羽更是落了下乘。
如此,项羽在大面上输给了刘邦。
尽管刘邦早期屡屡失败,但基本面比较好,因为决策得当,一下两下打不死。
那么,两人的用人情况如何呢?
这方面,刘邦真的是个超级“HR”,深谙用人诀窍,用人所长,还有容人之量。
刘邦自己的智慧不够,张良来补;军事能力不够,韩信来补;调度水平不够,萧何来补。
至于那一帮小兄弟樊哙、周勃等人,刘邦用的那是非常到位的。
反观项羽,谋士不多,有一个范增,还气走人家;韩信有才,就是不重用;陈平有谋,也没得到提拔。
总之,项羽个人能力太过突出,大有一番“老子天下第一,离了谁都能玩转”,既然这样,那还有啥说的,跟上这样的老板,还有啥前途。
于是,走的走,死的死,到后面,项羽只能被人在垓下合围殴打了!他不死谁死,他不败谁败?
那么,决策得当,用了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能建立伟业吗?
其实,也不见得,就像现在的很多企业,堪称“阵容豪华”,各路人才齐备,但是,投了九百九十九,回头一看只赚了九十九,赔大发了,这是为何?
这就引出刘邦成功的第二大原因。
2、能听进去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