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一片青葱水灵,豇豆架上拉出了一束束细长的嫩荚。辣椒在仲夏的阳光里嗖嗖猛长,一天一个样,半人高,碎花落,一群乖巧伶俐的小辣椒们在枝叶间探头探脑,叽叽喳喳,交头接耳。
南瓜尽力撑开硕大五角形花瓣,闪着丝绒一样的灿黄光泽,日头越猛,结出的瓜才越粉甜好吃。
冬瓜多毛的藤子,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的攀在水塘边瓜架或是矮墙长篱上,有的借助树枝引领,爬上有烟囱的披厦屋顶,日后会在这些地方结下一个个比枕头还要大的长满白霜的瓜。
“越热越出稻”,早稻正在吐穗,处于灌浆后期,田脚干干湿湿才好。中稻已分蘖(niè)拔节,快要进入孕穗期,刚刚追施过穗肥。那些有着黑斑纹的大青蛙就伏在凉润的稻棵下,既可捕捉水里生物,又可伸出长舌粘食停落叶尖上的小飞虫。
“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进入烧烤模式,地面烤得烫脚,午后至傍晚便常有雷阵雨过来拜访。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埂”。雷阵雨极受水稻欢迎,每一次雨后,圩野都越发青翠鲜碧,或许还有彩虹跨越,许多兴兴头头的黄颜色蜻蜓从荷塘上点水而过,煞是好看。
伏天饭食,清热败火是王道。以丝瓜或冬瓜加蚬子煮成乳白的一盆汤,微腥甜鲜,一气喝下一大碗,顿觉上下通透,周身清爽,可算得上一剂御暑良药。
刚从塘里剁上来的花香藕,切片淋上蜂蜜,入口无渣,可作午间点心。
晚上喝粥,讲究的人家用荷叶、绿豆、扁豆、薏米熬出来,一碟咸鸭蛋、一碗小咸鱼外加一碗炒辣椒瘪。
晚蝉长鸣,许多流萤在头顶上空飞来飞去,一家人坐在凉风习习的院子里,吸溜吸溜把一钵稀粥喝了个风卷残云。
小暑·风俗
小暑入伏
小暑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气温却一直在升高,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或超过30摄氏度,伴随着滚滚热浪,一年中最热的“三伏”也近在眼前。伏天是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在小暑节气中,7月16日开始进入“三伏”中的头伏(初伏),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
小暑三候
小暑一候,温风至,说的是蒸腾的暑气袭人。小暑二候,蟋蟀居壁,指蟋蟀躲藏在阴凉之处。等到了大暑,蟋蟀长大了,不想再“面壁”了,就到野外嬉戏和争斗。小暑三候,鹰始鸷(zhì,凶猛),在古人看来,此时的鹰变得异常凶猛,*气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