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纳雍县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特事特办,开启了“扶贫特岗”先河,“扶贫特岗”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探索出了一条青年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
纳雍“扶贫特岗”助脱贫模式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媒体甚至把纳雍“扶贫特岗”称作是助力脱贫攻坚的“特种兵”,微电影《扶贫特岗》就是进一步讲述“扶贫特岗”的模式和故事。
《扶贫特岗》的拍摄初衷是为了讲述“扶贫特岗”的故事,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决心。影片还弘扬了“扶贫特岗”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展现当地群众干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微电影中一个个艺术化镜头,展现纳雍县近年来城乡巨变、玛瑙红樱桃产业的发展以及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美丽图景。
制片方负责人介绍,本片取材于纳雍县“扶贫特岗”的脱贫攻坚真实故事,创作初期通过对干部、贫困户的大量走访,让影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立体、有血有肉。同时,艺术化的手法,将矛盾冲突集中、故事高潮有起有伏,主题更加鲜明。
此外,主题曲《行走》、插曲《隧道魂》也是微电影的一大亮点,歌词朗朗上口,音乐大气清爽,充满正能量。
嘉宾点评:现实题材电影却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多彩贵州网理论评论部主任喻丹:《扶贫特岗》电影通过真实故事改编,本土演员本色出演,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非常有地域特色。电影中纳雍的景色特别美,展现了贵州原生态的美丽生活图景,整个电影故事正能量满满。从情节到故事细节都非常感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特岗奉献了热血青春,展现了脱贫攻坚战场扶贫特岗工作人员的用心用情,展现了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念。
贵州人民出版社政策图书室负责人戴俊:整部微电影语言和背景让人感到非常亲切,瀑布、枪杆岩以及喀斯特地貌等画面都非常唯美,尤其是电影里的那条纯手工打造的隧道,让人无比震撼。
电影的时间跨度较大,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种植玛瑙红樱桃、精准贫困户医保住院三个故事,展现出主角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无奈,但最后她通过努力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乐起来。
本部影片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没有正面告诉观众主角金满是否辞职,这种半开放式的剧情,需要观众去“大开脑洞”认真揣摩。隧道精神的鼓舞、好朋友汪莉开导、红军当年过手扒岩感染、婆婆带孩子到村里,一系列的故事巧妙地告诉观众金满没有辞职,大大增加了微电影的想象力,扩展了现实题材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