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古代民间音乐的调式丰富多样。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五声调式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该调式音列的任何相邻的两音均无半音关系,这种调式不仅应用在中国民间音乐当中,而且在亚洲其他国家、非洲的广大地区及欧洲的部分地区的音乐中存在。
1、 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按照纯五度音程关系产生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如图1)
图1
把这五个音依高低顺序排列起来便是五声音阶,而各音级的名称从低到高依次是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五线谱的CDEGA。其中任何一个音都可当做主音,可以分别构成五声宫调式、五声商调式、五声角调式等五个调式。(如图2)
图2
2、 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
相对于大、小调式的音阶相比较,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 没有半音,至少也是1个全音
(2) 相邻两音级之间的距离是大二度或是小三度,因此也可以将小三度看作是五声音阶的级进。
(3) 音阶中只有一个大三度(在宫音到角音之间),这可以看作是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程。
3、 五声调式的延申
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在角—徵、羽—宫两个小三度之间加上一个音,便使五声调式得以扩大,如果这两个音距离较低的角音、羽音是半音的关系那么这两个音的名称是清角和闰。(如图3)
图3
如果这两个音距离较高的徵音、宫音是半音的关系那么这两个音的名称是变徵和变宫。(如图4)
图4
这四个增加的音,又统称为调式偏音(原来的五个音称为正音)。按照现代乐理的五度相生法,即从某一音级开始,同时向上方和下方生成纯五度,就可以得出这些调式偏音来,如果将这些偏音排入音列,便成为构成不同七声调式的素材。
在中国民族调式音级中,第Ⅰ级主音最稳定,其次第Ⅴ级属音与第Ⅳ级下属音。宫调式没有下属音,角调式没有属音。除主音、属音和下属音之外的个音级均为不稳定音级,不稳定音级直接或间接地倾向于稳定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