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幻想,有没有一种魔法,“在不付出特别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变聪明。”
而我们常常得到的答案是被警告:“莫做白日梦!”
这个“白日梦”,我们是继续做下去呢,还是努力让梦醒?
还记得《千手观音》吗?2005年,21位听障美女亮相央视春晚,一舞《千手观音》震惊世人。
导演张继钢1996年在山西云冈石窟、五台山、崇善寺大悲殿等地采风时产生创意,打磨数年,惊艳世人的《千手观音》就此诞生。
牛顿的“万有引力”,来自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苹果落地”现象。
这正是大师们创作的普遍手法——把平日不起眼的现象及小事,关联到急需解决的问题上,然后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我们还不难想到,瓦特关联了壶盖,爱因斯坦关联了钟,凯库勒关联了蛇……他们懂得“关联”,从而改变了世界,造福全人类。
“关联”,形式隐蔽,常常不被我们常人所知,因而成为高手们的秘密,我们就叫它高人“暗箱”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个暗箱,把“关联”这个神秘武器曝光,说不定我们也能成为高手和大师呢,哈哈哈!
一位作家说:“关联”是种底层能力,它不仅体现在高层,也体现在低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拿阅读来说,我们通常喜欢这样的模式:阅读很多书籍和文章,不断了解新知识,做笔记、画导图、点收藏,甚至还不时在朋友圈分享;或者时不时抛出新名词、新概念,感觉自己很厉害。其实,在大师们眼里,我们这样的学习太肤浅。
赵周老师在他的书中提出了读书三步骤:
首先,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其次,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第三,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这既是有效阅读的三步骤,也是深度学习的三层次:
知道信息点
关联信息点
行动和改变
想想看,我们学习是不是通常到了第一层就停止了,于是常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始终无法进阶。
专家说:不管这些新知识让人多么警醒、多么震撼,若是不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足够的关联,始终孤立地存在着,它们能存活多久呢?
罗振宇先生“缝扣子”理论,关注新旧知识的“缝接”,其实这不就是知识的“关联”吗?
董宇辉在直播间里说:“你在上晚自习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蹦出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