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开始呀呀学语,父母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与孩子更好的交流,帮助孩子们打开智慧的任督二脉,听完《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后,干货➕实例与你一起分享。
共情关注妈妈给1岁的辰辰讲绘本,辰辰只听了两句,就指着沙发的线头,哼哼唧唧,注意力已不在绘本了,妈妈叫道:辰辰,注意听,不能这样三心二意。于是又继续开始讲,辰辰仍然东张西望,妈妈有点生气,宝宝现在听故事都注意力不集中,以后上学听课还不更严重。
其实对于辰辰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原本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关于孩子注意力后期我们再专项分享),和孩子交流,共情关注很重要。我们不需要硬把他拉回来,跟着他的思路走就可以。如果我们是辰辰妈妈,可以停下绘本,问辰辰:你又发现什么了啊?发现沙发的线头了?这个线头颜色好像不太一样啊。
前两天我家安安在拉粑粑,他手抱手的玩耍,忽然用一只手点着另一只手的手背,我就和他说:宝宝看到自己胖手手上的窝窝啦?他特别开心的冲我笑了笑,我共情到了他当时的想法。晚上安安因为不让他玩洗手池里的水,他坐在沙发上使劲哭,我说:宝宝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妈妈不让宝宝玩水?当我说到这句话时,他的哭泣立刻就有所缓解,我共情到了他的情绪。
别看我们宝宝小,也是需要懂我们的人。当我们的宝宝被共情关注到后,以后才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别人的感受。
充分交流好多家长认为宝宝现在学习说话,一定要少说叠词,要用成人的言语进行交流。其实这并不重要,和宝宝说叠词反而有助于增加亲切感。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充分的交流,来引导孩子语言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
这里给大家分享四点具体的方法:
1、少用代词。父母们经常会说:宝宝,把那个拿过来,或者这个不能放嘴里。这个那个到底是什么,我们一定要试着把事物描述清楚,把一句话讲述的越具体生动越好,比如:系着围裙的红色的小熊睡到地上啦,你帮妈妈把它抱过来好吗?你描述的语言不但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观察不同的事物。
2、进行语言拓展。宝宝摇摇晃晃走着走着忽然不走了,伸手扑向爸爸,我们就可以说:宝宝是不是走累了?想让爸爸抱抱?宝宝知不知道家在哪里?你给爸爸指一指?这里既反馈了孩子的想法,又引导了孩子方向感的认知。
3、脱离语境。比如孩子还没出门之前,我们就可以问问他,假如碰见小妹妹小弟弟了,我们该怎么办啊?和他们握握手,把玩具给他们玩好不好?再或者爸爸准备上班了,我们可以告诉他,爸爸要去上班了,下午就回来啦。这个方法真的很好,不但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缓解分离焦虑。
4、用开放式交流。我们会经常听到父母们说:不许再吃了!不要再跑啦!不能玩了!命令式语言简洁又省事。但是你们知道吗,长期在命令式语言环境长大的孩子,成年后自制力特别差。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刻意地换一换,比如天黑了,孩子非要继续玩耍,我们可以说:宝宝玩的很开心,还想再玩是不是?天黑了其他小朋友都回家了,回家爸爸妈妈陪宝宝玩,明天我们再找小朋友好不好?当然这不是标准,只要是开放式的交流都可以。
最后希望大家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能关掉电子产品,毕竟机器是没有情感的,不如用我们的语言让爱流动起来,同时运用很好的交流方式,引导孩子们探索世界,感受人情世故,开启孩子们智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