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此次镇街统筹的两个重点区域,都位于中山东部片区。这里是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第一站。位居深中通道的西登陆点的翠亨新区,是中山派出参与大湾区城市对话的主选手,它的对话对象,是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佛山三龙湾;火炬区则是全市创新发展的“火车头”,承担着高质量发展动力供给的重任。
近年来,火炬区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下降,主引擎的驱动力有所减弱。背后的症结就在于发展空间瓶颈。翠亨新区目前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的区域,也仅限于面积20多平方公里的起步区。
目光转向中山西部,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工业重镇小榄,承担着全市探索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由于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小榄等镇也面临着工业用地短缺的困境。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和镇街统筹之后,火炬区实现面积扩容近2倍,万亩级连片可开发土地将为创新“火车头”提供充足的动力提升空间。同时,作为过去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相对弱势区域,民众也将依托火炬区的带动,实现产业转型。
翠亨新区统筹全市面积第一大镇南朗之后,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也拥有了广阔腹地,承接大湾区产业发展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在新区未来之城加快建设的同时,南朗作为伟人故里的文化底蕴也将融入城市血脉,为中山树立一张兼具现代气息和人文底蕴的城市封面。
原小榄镇、东升镇合并后,新的小榄镇面积也扩大了近两倍,不仅有利于整合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资源,也将为产业重新布局提供更广阔空间。
从产业协同的维度来看,火炬区和翠亨新区代表着中山未来参与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新生力量,而小榄、东升则代表着中山产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存量;从空间区位的维度来看,两大片区则是中山区域版图的坚强两翼,支撑着中山全域协同发展格局。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和镇街统筹,不仅“一揽子”地解决了中山“双核”和西部城市副中心发展空间扩容问题,为承接大湾区发展资源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两统筹、一合并”也大力推进了中山产城融合步伐,围绕“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中山向接轨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时代的宏大故事,往往从小处讲起;城市的发展转折,也往往在悄然间发生。
去年10月,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讨论了《中山市重大产业平台划定实施方案》,“3+4”重大产业平台建设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通过全市“一盘棋”和跨镇跨街统筹,中山划定若干个万亩产业平台,推动产业升级、空间提质和产城融合。未来5年、10年的中山格局,将由从重大产业平台这把“钥匙”开启。
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征途。
改变的第一步,落在了火炬,翠亨和小榄。这既符合实际情况,也显示出中山“求变”的决心和魄力。
从实际情况出发,火炬、翠亨、小榄等行政区划调整条件较为成熟,对于“扩容”的诉求也更加迫切。
从区位、面积、产业与经济等方面来考量,这些区域既代表了中山的过去,也承载着中山的未来;既是中山打破行政壁垒的先行兵,也是再创城市发展新高度的创业者。
随着“两统筹”“一合并”的落地,“主引擎”火炬开发区在土地空间上蜷缩多年的手脚有了向北伸展的空间;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获得了更加纵深的发展腹地;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GDP总量超420亿的新小榄镇将带着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走上湾区强镇的竞争舞台。
从东至西,中山两翼崛起。涉及6个区域的行政区划调整,呈现强弱联合、以强带弱的特征。以珠江口为中心的大湾区经济版图上,中山正奋力打造更加强大的经济单元,以作为参与湾区发展平台强强对话的筹码。
这是一次不惧风雨的行进。
环顾珠江口,前海惊涛拍岸的发展潮,南沙一飞冲天的凌云志;横琴以开放之门拥抱未来世界,东莞描绘滨海蓝图参与全球竞争;佛山向三旧改造要空间奏响改革强音,惠州落下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恢弘手笔,江门迈出发力大平台大交通的铿锵脚步。
在中山,一个全新的“3 4”重大产业平台格局正在重塑城市发展新逻辑,而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就是这个新逻辑的起笔处、关键点,它将为重大平台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腹地和空间。
虎啸谷风起,有了更高的起点,中山方能跃向大湾区的星辰大海。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廖瀚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作者】 何伟楠;廖瀚;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