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3月1日是《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每一名重庆人,都在为这座城市的美好而努力。你我的文明,就是城市的文明,人人都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形象。连日来,重庆日报美好生活热线走近几位普通市民,请他们作为“文明代言人”,谈一谈一年来感受到的文明新风。
带着口罩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红袖标,3月3日上午7点,七星岗街道华一坡社区卡萨国际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王元会准时出现在投放点。她旁边有6个黑色的其他垃圾箱和3个绿色的厨余垃圾箱。
7点30分左右,小区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出了门,路过投放点的时候把手中一袋一袋的垃圾放进对应的垃圾箱里,拿不准的就向王元会“请教”。
记者看到,一只烂掉的香蕉被塑料袋裹着,扔进了绿色的厨余垃圾箱里。“塑料袋不属于厨余垃圾,我得把它挑出来。”王元会拉了一下手环,厨余垃圾箱盖打开后,她用长长的钳子夹出了塑料袋,转投进了旁边的其他垃圾箱。“我们对居民的要求不会太苛刻,垃圾袋可以不分类,只是我们后面要再分拣下。”王元会说。
今年59岁的王元会也是卡萨国际小区的居民,去年自愿成了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上午7点到9点是我的工作时间,周末节假日也要守在垃圾箱旁边,2个小时不算长但工作量真不小。”王元会介绍,她要把厨余垃圾箱内的塑料袋打开来看,再用钳子把居民混扔进的非厨余垃圾都挑出来,2个小时下来经常手臂酸胀。
“刚开始我还受不了垃圾的气味,带起口罩都觉得难受。”王元会说,后来小区物业在投放点安装了空气清新装置和灭蚊器,旁边还配备了洗手台和洗手液,成了小区里的一道“文明风景线”。